第 二 章 火烧小茅屋 [2]
“去,闯闯江湖历练历练。”
杨老太太淡淡一笑,接道:
“一年多的日子不短也不长,至少你壮的像小牛。”
杨香武怔怔地道:
“干爹干娘不出山呐?”
杨得寸摇摇头,道:
“我二老出山一趟吃十年,要出山还早着。”
杨香武立刻往地上趴,他给这二位此地贼王叩了头,口中还叫着:
“二位老人家多保重。”
琴痴婆也感动,几乎落下泪,道:
“出去闯个一年半载就回来,记住平日教你的。”
杨香武站起来他不走,他张大眼眼看二老。杨得寸道:
“你走哇,还愣着干什么?”
“我……我……”杨香武把两手一摊,那表示空手怎么往外走。
杨得寸把手一指道:
“门外树上挂了个小包,你带去吧。”
杨香武露出了笑,想来包内必然放了金银,他转身疾走,走出了木门外,果然发现不远的树上挂了个小包,笑笑,他腾空取下小包,只听得木门咚的一声关上了。
杨香武打开小包低头看,不禁心中一寒,因为小包内只包了一块烙饼便什么也没有了。
想着木屋下的地洞室中藏了那么多的宝物,金银堆的耀人眼,怎么只是这一块烙饼,甚至风干的肉也不送一块,太不合情理了,这是什么干爹干娘呀。
杨香武不高兴,半带忿怒地回头看木屋,顿顿足他往山下走,他已经走出百丈远了,回头一声叫:
“干爹干娘多多保重呐。”
他发觉木屋没人影,当然更没回声,于是他大步往山下走去了。
杨香武走了吗?
他如果走远,那就是个呆子,只是一块烙饼叫他喊两个老人家一年多的干爹,天下有这样的干老子?
学了一身的贼功夫,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
杨香武心中想着,二老如果教导他真本事好功夫,将来行侠仗义走江湖,可是学了一身贼本事,那还行的什么侠?仗的什么义?
按着小包的大饼,杨香武的面上带冷笑,就在这时候,忽见迎面来了一位枯槁女人,这女人拉了一头骆驼,驼背上有个大箩筐子,杨香武不知道这女人是什么人,他往路边闪开,双目直看那女人。
真叫邪门,那女人刚经过杨香武身边,忽地一把夺过杨香武手上的小包,她把小包抛到驼背的筐内。
“女儿,吃吧,有饼吃你就饿不了。”
杨香武忙打横一拦,他大叫:
“还我的饼来。”
那女人冷厉地忽然出腿,妙的是杨香武就是没闪过,被女人踢滚在山道边。
杨香武火大了,“强盗呀。”
女人回过来,道:
“我是强盗的奶奶。”
“你吹的什么牛?”
女人站住回过头:
“你不信?”
杨香武立刻心中生一计,道:
“大婶呀,你若有本事,干件大事我瞧瞧。”
“什么大事?”
杨香武手指远处破木屋,道:
“有本事你去烧了那座破木屋。”
女人一怔:
“你恨木屋?”
“别管恨不恨,你敢不敢去放火烧?”
“老婆子要是敢放火烧呢?”
“我送你二十两白花花银子。”
女人一听抛下手上绳子逼向杨香武:
“你个半大不小的小子,你还能拿出二十两银子送我?”
“是呀。”
“拿出来,现在拿出来。”
“现在我没有。”
“且叫我搜一搜。”
杨香武双臂一张:
“搜吧。”
杨香武当然没银子,那女人叫道:
“你个滑头,捉弄我呀。”
“你只要能烧了那木屋,回来我就有银子。”
“这是你说的?”
“你别看我年纪小,我的话掷地有声。”
那女人抬头对驼背上的女娃,道:
“丁玲咚你坐好,娘去去就回来。”
原来她的女儿叫丁玲咚。
小女儿好像八九岁,她伸出头来抖着发辨,道:
“女儿知道,娘叫我看牢他。”
那女人已拔身从驼背上取了火种飞身便往木屋那面过去,那身法之快,杨香武以为他会缩地功。
杨香武立刻绕道跑,不料那个八九岁大的女娃一个腾空抓住杨香武:
“你想跑?”
“谁说我要跑。”
“那你……”
“我去取银子呀,要不你娘回来我拿不出二十两银子,那可怎么办?”
丁玲咚不抓他了。
杨香武跑的可欢呐,心中直想叫“好”。
那个女人跑到了木屋门前,她捡了一堆干草堆起来,抖着火种燃上去。
直待火光升空,那女人哈哈笑着往回走。
女人走了一半路,从背后闪出两个人。
那二人不是别人,杨得寸老夫妻二人追杀出来。
杨得寸还对老伴,道:
“我说不会是干儿子吧,你不信。”
“如果是干儿子我就哭了。”
“为什么?”
“难道你不想咱们干儿子精明吗?”
二老的木屋起了熊熊大火,那女人猛回头,他双手叉腰嘿嘿笑:
“原来你们两个老贼躲在这儿呀。”
杨得寸夫妻二人吃一惊。
琴痴婆愣愣地道:
“娘的,丁婆子呀,你为什么放火烧木屋?”
“高兴。”
杨得寸大怒:
“我要杀了你。”
“哈……进尺婆七弦琴不在手中,你们两个老贼一齐出招吧。”
这个女人真厉害,瘦叭叭的伸出只大手来,不用动就听得她的骨节咯嘣嘣地响不停。
进尺婆子大是忏悔,怎么忘了七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