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惊天动地遭巨变 [2]
郭铁鹰精神一振道:“羽儿,你脱险了。”
郭子羽道:“爹,孩儿根本就没有去过黑龙口,这件事八成是一项阴谋!”
接着他将武当派到崔府找碴之事说出来,以供郭铁鹰参考。
陈琪道:“堡主,这件事咱们不能等闲视之,只怕还有下文。”
郭铁鹰道:“哦,夫人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陈珙道:“那人偷窃武当剑笈既已得手,自可悄然远飓,实在没有栽脏嫁祸的必要。”
郭子琴道:“也许他怕逃不出武当,或是跟咱们有仇。”
陈琪道:“此人心机极深,武功颇为高强,盗剑笈栽脏嫁祸均有预谋,只是我不明白,咱们郭家跟他有什么深仇大恨?”
郭子羽道:“孩儿想武当没有能够将咱们怎样,此人必然不会罢休,咱们只要留点心,不怕他不露出狐狸尾巴。哦,娘,孩儿给几位老人家介绍一下,这位方玫姑娘是薤山双奇的千金。”
陈琪早就注意方玫了,而且对她颇有好感,此时经郭子羽介绍,知道她与爱子的关系必非泛泛,因而握着她的手道:“令尊原来是侠名满江湖的薤山双奇,老身失敬了。”
方玫螓首一垂道:“不敢当,先父母谢世已有三年,寒家就只剩下侄女一个人了。”
陈琪啊了一声道:“对不起!姑娘,老身不是有意的。”
方玫道:“侄女知道……”
她们沿途交谈,亲若母女,郭子琴偶尔插上两句,气氛显得融洽已极。
另一方面郭子羽也将在方家养伤,及交结阴风神魔的经过说出,以免因为结交魔道而受老父的责罚。
郭铁鹰虽没有因此,而出声责骂,两条浓眉却皱了起来,郭铁鹏急忙打圆场道:“阴风神魔最大的缺点是善恶不分,率意孤行,虽然名列魔道,并没有重大的恶行,他能够改过迁善,倒是十分难得。”
郭铁鹰道:“这个我知道,只是此人是老一辈的人物,年龄只怕比你我都大,他跟羽儿这一忘年订交,咱们岂不大为尴尬!”
陈琪接道:“怕甚么,咱们各交各的。”
郭铁鹰道:“也只好如此了。”
次日回到崔府,郭氏老兄弟将青铜关之行向崔夫人作了一番说明,他们本着首恶宜诛,胁从不究的原则,将黑衣堂彻底摧毁,纵使还有残余分子,相信不敢再打崔府的主意。
翌晨郭铁鹰等离开了山阳,除了郭子屏留在崔府,一门老少一迳向西安奔去。
由于他们沿途不少耽搁,因而与前来西北的武林各派脱了节,好在打听这般人的行迹并不困难,一路之上总有一点脉络可循。
待到达西安,形势就紊乱起来了,武林各派好像失去了目标,有的北上绥远,有的西走甘肃,有的东去山西,像一些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钻。
郭铁鹏道:“怎么办,大哥,咱们往那条路上走?”
郭铁鹰沉吟半晌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往那儿走都难免有错。”
郭铁鹏道:“大哥之意,咱们暂时住在这里?”
郭铁鹰道:“是的,咱们打探武林各派的动静,必然可以瞧出一些蛛丝马迹,待研判正确,再迅速采取行动。”
阴风神魔道:“老朽赞成大堡主的办法,顺便提供一点拙见。”
郭铁鹰道:“请欧阳大侠指教。”
阴风神魔道:“客栈龙蛇混杂,住久了不太适宜,而且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的行踪最好能隐秘一些。”
郭铁鹰道;“多谢指教,咱们人数不少,要找一个隐秘的住处只怕不太容易。”
阴风神魔道:“城西一里有一个延秋庄,庄主慷慨好义,重友轻财,咱们如果前往作客,必被礼为上宾,只不过……”
郭铁鹏道:“那位庄主必然是名震江湖的豪杰之士了,但咱们素昧平生,怎好冒然相求。”
阴风神魔道:“这倒不成问题,一切包在老朽的身上。”
郭子羽道:“老哥哥适才那只不过三字,似乎意犹未尽。”
阴风神魔道:“老哥哥是怕令尊不肯前往,所以话到中途又咽了回去。”
郭子羽道:“尽说无妨!”
阴风神魔道:“三十年前,江湖上出现一个‘虎神’,两位堡主可曾有过耳闻?”
郭铁鹰精神一振道:“何止耳闻,在下还欠他一份人情,怎么,欧阳大侠莫非知道虎神的下落?”
阴风神魔道:“当然知道,不过老朽希望明白大堡主跟他是怎样一种交情。”
郭铁鹰道:“当年在下被数十人追杀,幸遇一位身着黄袍,头戴虎头面具的人拔刀相助,才能杀出重围,在下请教他的名号,他只说出‘虎神’二字便飘然而去,不知欧阳大侠所说的是否同为同一个人。”
阴风神魔道:“正是他,此人姓独孤,单名一个孤字,他二十岁闯荡江湖,黄衣虎具,来去若风,因而博得‘虎神’的名号。但他年轻气盛,个性流于偏激,对假冒伪善,以及以名门正派相标榜者均深痛恶绝,更毫不容情的予以揭发或出手惩戒,因而他不为江湖所容,被名列魔道,成了武林的公敌……”
郭铁鹰叹息一声道:“世道崎岖,江湖险恶,一个极负正义的青年,竟落得没有容身之地,怎能不叫人仰天长叹!”
阴风神魔道:“后来他心灰意冷,毅然退出江湖,并隐姓埋名,娶妻生子,如今已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
郭铁鹰道:“他就是延秋庄主?”
阴风神魔道:“正是,也是老朽当年惟一的朋友。”
郭铁鹰道:“好得很,当年在下来不及说个谢字他就走了,这笔账要跟他好好的算算。”
阴风神魔哈哈一笑道:“走,咱们找他算账去。”
一片修竹,几处莳花,潺潺流水之间,是一条木质小桥。
没有名山胜水,只是几样平凡的事物,但那份平淡宁静的乡野气息,却使人尘俗尽消,心胸为之一畅。
过桥约莫百步,耸立着几幢竹篱茅舍,草木的清香,鸡犬的吠鸣,映邮一付田园的乐趣。
篱旁树荫之下,立着一名年约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把玩着一根竹制的笛子,有时还模仿唪奏的动作。
有人走近竹篱,他只是嘴角牵动了两下,他分明知道来了一伙人,却瞧都不瞧来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