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步步为营 [9]
一方并不在意,连声叫妙,芷青却凝神沉思了好一会,蓦地里嚷道:“好!好!”
一方诧异的望他一眼,奇怪他怎么隔了好一会又忽地喝句采?岳多谦却微笑道:“青儿,你可知道好在那里?”
芷青飞快答道:“爸上盘的招式已可称得上妙绝人寰,尤其是那右手从右肘下翻起出击,真令人防不胜防,但我认为最妙的便是下盘所跨的一步——”
岳多谦呵呵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方儿,你的功力可不如你大哥——”
一方仍然不解,茫然望着芷青,芷青道:“爸刚才右手那一式,虽然威力大绝,但如是遇到绝顶高手却不见得一定可以伤人。而爸出击的地方正是敌方前胸,敌人要想闪躲,必需身形后仰——”
一方霍然而悟,接口道:“那岂不是刚好凑上爸下盘由不丁不八变为暗含子午形式而踏出的那一腿-一”芷青用力点了点头,表情十分欣喜。
岳老爷子大呵呵笑:“这一招唤作’云槌’虽说是一招,却包含有三个式子,一方的内力造诣虽还不能暗藏‘小天星’内家工夫,但只要使得对,威力之大,真要为你们所料不及的哩!”
说着顿了一顿,又道:“时间已不多了,快些授你们暗器上的工夫,这式‘云槌’回来要好好练习一-”
说到这里,忽见芷青嘴唇一动,微笑道:“青儿,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芷青呐呐道:“爸!我觉得您的绝技是在于暗器上——”
说到这里,岳多谦已知他意,挥挥手道:“青儿,你的意见很对。不过,你要知道,爸的平生绝技虽在于这‘岳家三环’,但是爸爸一生的研究武学也全针对这三环,是以至今我仍不能将三环绝使授予你们,这是由于三环打法时时皆有改进,你们一时不可能领悟的原故。爸打这三环,需要以平生内力灌注,假若三环齐发,爸的内力也会损耗过半——”
说到这里,芷青,一方都不由“啊”了一声。
岳多谦又道:“爸每打出一枚玉环,内力灌注,几乎可以达到能够操纵这玉环去势的地步,是以,这三环已不能算是暗器,可以把它归入‘内家气功’或‘兵刃’一类。
“但是江湖人士并不作如此想,再加上爸拳脚工夫也是鲜有敌手,是以从来不动用——”
“以青蝠剑客的功力,练到巳能在剑招上发出剑气的地步,也仅能躲开第一枚,假若三环齐出,你们可以自己想一想——”
说到这里,岳多谦想是触动雄心,苍苍白须无风自动,引吭长啸一声,但觉啸声深沉异常,声波在空中激荡冲散,真可称上“虎啸龙吟”!
芷青不料自己一语激起爸如此豪性,怔在一旁。
岳老爷子半晌才道:“今天闲话说的太多了,赶快练武吧。”
芷青,一方应诺一声,岳多谦又道:“你们平日吵着要学那‘飞雷’暗器手法,我总是以你们内力不够为忧,适才看你俩过招,内劲好似已够,大概可以学了。”芷青,一方都不禁大喜。
岳多谦又道:“这‘飞雷’手法说来也是靠一股真力灌注,爸爸可以举个实例给你们看看——
说着随手摘了一片树叶道:“你们留神这叶儿的去势。”
蓦地右手一震,那片叶儿竟似箭般飞出。
这一手内力造诣,芷青和一方是多见不怪,奇的是那叶儿去势虽劲,但始终好象有一样东西托着它似的,平衡稳健异常。
叶儿飞了约莫五六丈,蓦地炸了开来——最奇怪的是那叶儿炸开后也好象是什么东西把它托着,仍是平稳巳极。
芷青,一方一时还不知其中奥妙。
岳多谦道:“你们可看出这叶儿可象是有人用手托到那儿握着把它炸开的样子?”芷青,一方一起点首。
岳多谦道:“这岂不是和你们操纵一件兵刃一样?需知要使叶儿炸开不难,最难的便是一口真气灌注叶上,到了你需要它炸开的时候,再发另一支劲道去击炸它。这样便有如持一件兵器,领要它到什么地方攻敌时便能炸开伤人。”
芷青,一方似懂非懂,默然不语。
岳多谦又道:“以一方目前的功力,大概只能作到炸开一枚制钱的样子,至于花朵绿叶,却是不可能,芷青大概能成。”
芷青,一方却是一怔,忖道:“听爸爸的口气是认为我们的功力不够,不能炸开绿叶,但他却说反能炸开一枚坚硬的制钱?”
岳多谦笑着解释道:“要知要使一件暗器炸开,必须用一股阴柔的劲道灌注其上,再用阳刚的力道去发射,到一定时候,把阴柔劲道吐出,和阳刚劲道互逼,则可使它立刻炸开。”
“现下你们的阳刚力道已够,阴柔力道却是不成,是以只能击炸那些脆硬的东西,假如说铜板之类。但比较柔韧一点的,如树叶这种不易着力的东西不易成功。”
岳多谦细心解释一遍,芷青,一方二人也都能了悟,心中暗暗佩服爸爸的这一门天下仅有的绝学。
岳多谦又道:“今后你们务必要多培养些阴柔的内功。若能到了能使飞花落叶随心所欲的炸开的地方,则这些东西在手中也不啻是厉害的暗器,照样可制人于死地。”。
芷青,一方都知这“飞雷”手法威力之大,实是不可思议,爸虽说它没有“三环绝技”厉害,但却也是江湖上鲜见的暗器手法,一起潜心思索爸爸刚才那一番话。
岳多谦笑眯眯的拈着胡子,站在一旁。
蓦地里,一缕晨风袭来,隐约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岳多谦奇怪的咦了一声,循声望去。
果然,有一条人影出现在百丈外,由于天色阴沉,但雪地里水雾迷漫,以岳多谦的眼力也看不清切。
辨一下方向,那来者意向要走到“终南之芦”这一方面来哩。岳多谦不由暗暗奇怪。
原来岳多谦当年择地隐居,因不愿外人打扰,特别选一个孤岭,和终南山其他各峰都毫无关连,仅在东面用了一卷藤索造成一座索桥,以为交通之道。
桥下便是万丈深崖,若是失足,是有死没活的。绳桥虽然十分牢固,但长达十五六丈,终日随风摇荡,没有绝顶功夫的,根本走都不敢走。
就是三四年前,四兄弟也都不敢走。但那来人好象正直奔“终南之芦”而来,那么也必须经过那绳桥-一岳家管它叫作“一线天”-一如果不是有上乘轻功的人,怎么可能飞渡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