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舌如剑中伤老英雄 情似火敢称好儿郎 [3]
莫之扬心想:大师兄编故事的本事可真高明得很。忽听梅雪儿在耳旁低声道:阿之哥哥,你师父可真没羞得紧,骗人家的武功秘籍还要人家感恩戴德,这份本事,果然了得。她恼十八婆婆抢去金梭、怪石去救秦三惭,又因恼恨自己的师父冷婵娟,头脑中全无师徒之情,以为莫之扬也是如此。莫之扬也不与她多言,望着韩信平,冷冷发笑。
韩信平道:谁知上官婉儿对他深为相信,竟提出与他结拜为异姓兄妹,而后,竟把一件绝大的秘事托付与他。唉,可怜那上官婉儿,枉自聪明一世,一时不察,竟将他当作一个一个好人。他毕竟是秦三惭首徒,说自己师父不好深觉面上无光,长叹一声。
解东巨道:韩师兄,这里都是自己弟兄,那上官婉儿托与秦三惭什么秘事,秦三惭又是怎样背信弃义,你但讲无妨。
何大广冷笑道:什么背信弃约,你又如何得知?哦,是了,这是你们商定好陷害秦老帮主,坏他老人家声名的毒计,是也不是?帮中不少老兄弟经他一言提醒,一齐应和。
解东巨冷笑道:万合帮规第一条便是诚实坦荡、信义无欺,传了几代的立帮之本,何副帮主便忘了么?
何大广气哼哼转过身来,望着韩信平,道:你今日所说,全是真的么?
韩信平长叹道:何兄像韩某一般,都是性情愚直之人,兄弟很是钦佩你的气节。虽然何兄为我师所欺,但他善会假装慈悲悯怀之人,也须怪你不得。我若非听他亲口所讲,焉能想出这些匪夷所思之事?路信朋插言道:大师兄,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过这些事?韩信平苦笑道:师父酒后所言,我得知之后无日不战战兢兢,装作浑然无事,才得以保住一条性命。若是教你得知,你脾气急躁,万一流露出什么,咱们师兄弟哪一个能活到今天?路信朋心想师父原本城府极深,却不料竟是如此阴险之人,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
解东巨道:韩师兄,有人不信,那也不必管他。我接着你的话往下说,说得不对,你再指教,如何?韩信平道:不敢。解帮主为解救万合帮灭顶之灾,不惜忍辱负重,兄弟钦佩万分。只是这事本是兄弟所知,还由兄弟说下去便了。
咳了一声,接着道:各位同门,你们道上官婉儿托我师父何事?原来其时中宗李显在位,中宗性情优柔,韦后、武三思大揽朝野大权,上官婉儿文武全才,为韦、武所重,进封为昭容。上官婉儿文韬武略都非韦后、武三思所能比,她知皇后听政,不会长久,便向韦后进言,将国库所存金银运出,密藏一座空山之中,以便万一有事,好作为筹军之资。这事十分机密,藏宝之处若是为人得知,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年运宝之人都在一夜之间全被杀死,世上知道这批宝藏的只有武三思、韦后、上官婉儿三人。藏宝之处十分隐秘,之外更设了许多机关,就是有人无意发现门径,也绝不能进入。这藏宝之图、开动机关的锁匙等等,被分成三样,由武、韦、上官托付三人分头把持,那三人各自只知此物贵重,却不知有何用途。后来上官婉儿又将玉玺换成金印,因之,咱们大唐传国玉玺至今不知在哪。
其时,唐明皇查找传国玉玺已足足有三十余年了,这事民间亦有所耳闻。不过,直到此时,万合帮众人才知这玉玺因何失却,对韩信平的话,又信了一层。莫之扬也暗暗点头,心想:这段话可不像是编的,上官云霞前辈的《国恨家仇录》中,也有此类记载。
韩信平续道:上官婉儿自知玩火必自焚,因此事先留了一手,将四样宝物的名称、用途、识别之法全登录在一张绢帛之上。她所托付我师父的,便是这一方小小的绢帛,言道:万一将来愚妹不幸遇难,务请秦大哥将此物交于我上官家后人,并佐其成就大事。我师父沉吟半晌,慨然应诺。上官婉儿喜道:只因愚妹身在皇宫,不然咱兄妹联袂闯江湖,看天下虽大,却也由你我共驰骋!拜别我师而去。众人心想上官婉儿虽然最终为明皇所灭,但一代女枭,果然不同凡辈,这豪言壮语,便是须眉丈夫,又有几人可以吐出?又想秦三惭答应佐其后人成就大事,那不就是要造反么?都想上官婉儿真想得出,秦三惭也当真敢答应下。
韩信平道:这三样东西,加上传国玉玺,有个名称,各位可知是什么?这一问之下,许多人顿时醒悟,纷纷道:是江湖四宝?
韩信平点了点头,霎时之间,一阵窃窃的议论声拂过人群。四宝名动江湖,不知多少人为此奔波、辛劳,乃至送命,直到此时,众人才知江湖四宝的来历,均想:以往只道是什么宝物,原来竟是倾国倾城之宝。
范信举走出人丛,道:大师兄,我来说罢。韩信平叹息一声,在一块石头上坐下,范信举接着道:我师父表面上不动声色,如此一晃五年过去,当今皇上与太平公主一举将韦武氏诛灭。上官婉儿武艺卓绝,却给逃了出来,将此秘密告知她的两大卫士,一个姓席、一个姓宁。着二人隐姓埋名领着上官家后人投奔太原秦公,而后伤重不治气绝。上官婉儿只有一个兄长,膝下一子一女,其时不过十三四岁。席、宁二人历经千辛万苦,才从长安逃出,见到我师父。我师父当即答应收留上官家两个后人,并留席、宁二人在家中隐藏。席、宁二人感他义薄云天,过了数日,他却对二人道:京师之中已知是你二人将此一子一女带出,你二人一死,从此世上再无人知晓此事。只是重担就落在秦某一人肩上啦。可怜这二人忠心赤胆,不辨忠奸,糊里糊涂地就自杀了。我师将二人尸身埋了,就似没事一般,将上官家两个后人留在家中。如此又过了一年有余,他见风声稍弱,才按上官婉儿所托绢帛上记的姓名,寻访持有江湖四宝的人。未料人算不如天算,那三人在韦氏被诛杀之后,俱都隐姓埋名,他查访整整三年,都连一人都查不到。师父返回太原,在上官家后人的卧房中搜出一物,原来竟是大唐传国玉玺。他心下喜极,却不动声色,将此物原样放好,不让那两个孩子知道,心想要找到其余三样宝物,还需在二子身上做文章。不然,仅是一方玉玺,虽是无价之宝,可他不是皇上,要此物何用?孰知那上官家的两个后人颇是机警,过了两日,竞不知去向。我师父藏有四宝秘录之事却渐为人知晓。当年,三圣教教主辛无敌找到师父,两人才有比武一事。
太原七义今夜这番言语,可谓石破天惊。众人俱都默默思索,心想这些事虽是匪夷所思,却都在情理之中。何大广此时也信了,暗道:老帮主原来是这样一个大奸若忠之人。想到此人坚忍阴毒,不寒而栗,问道:这可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