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部 第二回 陵墓奇遇 [2]
张散之既死,裕贞子又找不到,秦宝宝认为,自己已是无药可救了。
他躲到自己的屋中哭了半天,忽然想到,自己在临死之前,可一定要见一见大哥。
他可是说到做到的人,念头一起,就悄悄地溜下了少林寺。
对于溜走的经验,秦宝宝可丰富得很,再说少林寺又不像子午岭那样戒备森严。
溜下山后,不知到哪里去找卫紫衣,忽地在街上看到一张布告,便按照布告上所说的卫紫衣可能藏身的方向追了下去。
如此一折腾,离毒药的发作期已只有三天的时间了。
对于死,秦宝宝想得并不严重,毕竟是小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还不如老年人来得真切。
年纪越大,就越怕死,换言之,年纪越小,就越不怕死。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谓的义气,在少年人中最可推行的缘故。
少年人可以轻生死,年老人却不行。
虽然离死只有三天,秦宝宝也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地哭过几回,倒没怎么深想。
他只是心中渴望见大哥罢了。
唯一遗憾的是,纵是如愿以偿,见到了大哥,也只是最后一面,以后可就再也见不着了。
秦宝宝的悲哀,也大多源于此了。
凌空子向秦宝宝再次道谢后,问道:“恩人,请问你一个人来这里所为何事,在下是否可以帮忙?”
秦宝宝道:“我是来找大哥的,我找了好几天了,总是没见到,这你倒是可以帮我忙的,据说我大哥就在这附近,也许你真见过。”
凌空子道:“你大哥长得什么样?”
秦宝宝将卫紫衣的相貌叙述了一遍,凌空子不由极为震惊。
他脱口而出,道:“你大哥就是卫紫衣?”
秦宝宝道:“不错呀!”
卫紫衣既是这小孩的大哥,那这小孩必是秦宝宝无疑,人家都说卫紫衣有一个宝贝弟弟,人见人喜,不想竟是面前刚刚救了自己的小孩。
凌空子顿时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中。
江湖中人都知道卫紫衣对秦宝宝爱逾生命,若想对付卫紫衣,利用秦宝宝,无疑是个好方法。
可是这个方法对凌空子来说,决心就不容易下了,秦宝宝刚救了自己,自己又怎能翻脸无情,不利于秦宝宝呢?
但是,父仇深似海,对卫紫衣的仇恨不可不报,自己若不利用秦宝宝,便无法可想。
一时之间,凌空子不禁踌躇起来,良心和仇恨交战着,令凌空子迟迟拿不定主意。
他这边在沉默不语,脸色明暗不定,早引起了秦宝宝的怀疑。
“这家伙看上去不像个好人耶!”这是秦宝宝的第一个念头。
“嗯,对了,大哥身负重伤,潜居在这附近,他的仇人很多,听说大哥受伤,自然会来捡便宜的,这坏小子也许就是大哥的仇人之一了,他为什么要自杀呢?对了,一定是败在大哥之手,自感没脸见人,报仇无望,一时想不开才上吊的。”
好个秦宝宝,细加推测,条理分析,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同时,心中也有了主意。
那凌空子此时已暗暗咬牙,心中算计已定,父仇大于天,掉以轻心?
秦宝宝道:“你陪我去找我大哥好吗?”
凌空子果然上当,心想:“一个小孩子还不好控制吗?现在再找到卫紫衣,就可以利用这小孩逼卫紫衣放下武器了。”
想着,脸上也露出笑容来,道:“好啊,我们到哪里去找呢?”
“随便走走罗,希望运气好。”秦宝宝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蹦蹦跳跳地在前面走着。
凌空子不远不近地跟着,目前这种距离,他随时随地都可以将秦宝宝制住。
那秦宝宝身体清瘦,不像有武功的样子,就算会武,十几岁的孩子,想必也无多大的成就。
前面走着的秦宝宝心中暗想:“坏小子忘恩负义,真真该杀,非让他吃个大苦头不可。”
据说深山中都有猎人们布下的陷阱,如果找到一个陷阱,把坏小子关进陷阱中可就好玩了。
他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一付找人的样子,可是事实上,他是在找陷阱呢!
正走着,忽觉脚下一松,身体直坠而下,心里大叫不好,百忙中,手往地上一撑,将身体斜撑开,远远地落在一边。
秦宝宝落下地时,心脏剧烈地跳动不停,拍着胸口道:“好吓人耶,是谁干的坏事!”
他刚才失足之处已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来。
凌空子对此并不在意,深山老林中陷阱是很多的,不值得大惊小怪,他只惊讶秦宝宝的轻功如此高明。
秦宝宝绕了一个大圈子,走到洞口边,凌空子也停下,站在秦宝宝边上。
两个人都伸长脖子向洞里望去。
洞真是好深,竟看不到底。
凌空子看着洞口,一个恶毒的念头浮现在脑中:“把小孩推下去,我此生既杀不了卫紫衣,杀了他的弟弟也算出了一口气。”
秦宝宝也在想着同样的一个问题。
两个人各怀鬼胎,都在暗自准备。
秦宝宝忽道:“小道士,你看,洞中好像有一只野兽呢!”
凌空子刚把头一探,秦宝宝立时在他背上一堆。
不想凌空子早有准备,身子一侧,秦宝宝的手就落了空。
凌空子狞笑着,伸足一勾一扫,秦宝宝因刚才的一堆之力,又加上一勾一扫,再也控制不住身体,人已坠入洞中。
凌空子哈哈大笑,好像那积了十年的怨气也生了不少。
他哈哈大笑着,眼泪复又流出,他“噗通!”跪在地上,嘶声道:“父亲,儿子虽不能手刃仇人,但也杀了他一个最亲爱的人,父亲,你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忽听一人大怒道:“杀害儿童,罪无可恕,看锤!”
“呼”的一声,一柄斗大的铁锤横扫而来,凌空子身体正跪着,无所躲避,手中更无兵器招架,无奈中双膝一点,向前扑去。
这一扑出,不偏不倚,正好入洞。
站在洞外的,正是那李三锤,李三锤恨恨地看着洞口,口中嘟嘟地离开了。
秦宝宝不告而辞,可急坏了悟心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