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般禅掌生平之绝技 [3]
眼前在同仇敌忾,誓杀此獠的决心下,已没有把区区“轮回十八盘”放进眼里。
各个展开轻功,犹若一溜轻烟,足不沾地,风驰电掣一般,已进向第三盘。
佳蕙虽然展开她“羽化凌霄飞云纵”身法,她不敢太快,跟奕琮走在一起……
在这杀机四伏,暗卡重重的“轮回十八盘”中,她轻轻一笑,道:“琮哥,这里满好玩的。”
奕琮怔了一下,脚下没有稍停,诧异问道:“满好玩……什么好玩?”
佳蕙道:“这里弯弯曲曲,就象‘迷魂阵’似的,若不是那两位爷爷,还有姑丈、瑜叔等,陪咱们去宰番狗,咱们在这里玩‘捉迷藏’还真不错呢!”
奕琮听到她在这等生死关头,犹有心情说出这些孩提话来,足见其天真无邪,朝她望了一眼,道:“蕙妹,你怎么会想到这上面去了?”
佳蕙似乎并不由于放眼前险象环生的情景,减少了她谈话的情趣,轻轻“嗯”了一声,道:“你不在我身畔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们在一起的情形……现在看到这里象‘迷魂阵’似的地方,我就想到那次我们在‘校尉总管府’后面,‘捉迷藏’那回事上了……”
两人边走边淡着时,突然两面崖顶,“吱”的吹起一阵唿哨来。
接着,“嗖嗖嗖”之声,掠风响起无数飞蝗似的暗器,似骤雨一般从四面八方向众人射来。
奕琮急呼一声,道:“蕙妹,小心暗器!”
这时“双奇”之一的“秃山愚叟”乐平,走在最前首,一见此暗器,却不是弓箭一类……
原来这是一种“诸葛匣弩”,此种“弓弩”,和寻常羽箭完全不一样,一发就是十支,就在前后左右,乱飞乱舞,此种“诸葛匣弩”,相传乃诸葛武侯南征盂获时所创制的。
秃山愚叟乐平,并没有把区区弩箭放在心上,大喝一声,双手飞扬,“劈空掌”中挟着凌厉的劲气,把满天飞来的匣弩箭,近身三尺之内,完全打落。
其余众人,已各个把手中刀剑兵器,舞作一团寒光劲气,“呼呼”声中,真个滴水不透,所有的匣弩,一支也没有射到众人身。
壁崖顶上的藏僧,又是一声唿哨响起……
这次,不是使用弓弩箭,而是从壁崖高处,抛下无数包的石灰来。
顿时山道之内,白烟滚滚,显然石灰要比弓弩箭,更为厉害,若是换了一般普通人,即使没有呼吸窒息,也会给石灰毁了双目。
秃山愚叟乐平大怒……
倏地仰天一声清啸,其声犹若鸾鸣,弓身凌空弹起,这一纵,拔起八、九丈高,反比两面崖壁,要超高三丈有余。
乐平身形凌空一匝,俯瞰看去,崖顶伏有十六名藏僧,四个握着匣弩,另外那十二人,没命似的向下直抛一包又一包的石灰。
乐平这一发现,勃然大怒,身形尚未沾地之际,衣袖扬处,一记劈空掌打出,把那四个使弓弩的藏僧,打得就像冬瓜似的直往下面滚去。
他再次劈空掌出手,一股强烈罡气迫出,崖顶还有百余包石灰,立时爆炸,白烟弥漫,布满崖顶。
这一来,那几个藏僧害人不着?却是反成自害……当头的六个,首先晕倒石灰烟内,口鼻流血。
后面的六个藏僧,也给石灰洒了满身,变成一个雪泥人似的……他们双手掩脸,急急向第四盘亡命似的飞奔逃去。
此时崖下弥漫的石灰已止,“五福痴翁”莫乙等数人施展轻功,陆续跃了上来。
秃山愚叟乐平,凌空一个翻身,飘落地,向众人大声道:“此地石灰尚未散尽,不可呼吸,速向前行!”
众人屏住鼻息,快步冲过石灰阵。
乐平等数人,来到第四盘下,抬头看去,看到第六盘处,人影幢幢。
胡天仇正要扑登而上,乐平大声阻止道:“仇儿,不可妄动,慎防番僧弄鬼……
他话尚未完,“轰隆轰隆”一股震耳声起,数十根硕大无比的檑木,直由山坡上滚落下来,向众人立足之地滚到。
眼前这一伙人,立在一条羊肠小径上。
檑木自坡顶滚落,由上下坠,其势极猛……如被击中,别说会砸成肉讲,即使碰著足踝,也因立足不住,再来个掉落悬崖,成了粉身碎骨。
秃山愚叟乐平,见藏僧滚下檑木,却是暗暗地笑着道:“不错,来得正好!”
他转身向,后面诸人道:“我等正愁着无路可上,番僧滚下檑木来接引,我们不妨用‘蜻蜒点水’之技,注意脚下,我等就可以攀登上去了。”
众人这一听,也豁然会悟过来。
原来藏僧推落檑木之处,乃是一处二十余丈高的巍峨峭壁,那是无从攀拔,若要上去十分困难。
这伙藏僧不作“画龙点睛”,却来个“画蛇添足”,滚下这许多檑木来,却成了众人轻功的“加油站”,登高的“纵天梯”。
班奕琮一手挽住佳蕙,一个施展“游踪迷影”,一个施展“羽化凌霄飞云纵”,玉树临风,袅袅摆摇,宛若一双金童玉女,飘然而上檑木。
继后以“燕子抄水”一式,一点又一点,脚尖直上第二根滚下的檑木。
众人也已相继而上。
如此一来?藏僧滚下的擂木,不但没有伤着众人一毫一发,反被众侠脚点檑木,宛若飞鸿掠燕似的,直直飞纵而上。
秃山愚叟乐平,首先第一个到达,众人跟着衔尾扑登。
那些崖项推滚檑木的藏僧,看到敌人犹如天兵神将,扑登上来,吓得大吼大叫,各个亡命似的逃逸。
众人毫不费力,登上“轮回十八盘”的第六盘,也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三分之一的途径。
众人发现这第六盘,乃是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但自第七盘以上,俱是两面悬崖峭壁,中间央着一条羊肠小路。
乐平见昭远寺的二方丈哈里,也从后面赶了来,他一眼看到,就即问道:“二方丈,这条小路有多少长?”
哈里道:“此小路有八里长,其间最狭窄之处,只容一个人通过……”
这位昭远寺二方丈,显然对此间的情形,十分清楚,是以一顿又道:“如果凶僧松云,在两边崖壁顶上,吩咐抛下火种石块,这就得小心了。”
乐平缓缓一点头,道:“不错,二方丈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