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3]
小白在她的精心调教之下,几十年下来,也得到无限好处,佛门菩提禅功也有了三四成火候,身手更是非比等闲,就看它刚才飞跃而来的身法,那份轻灵快捷,又那是一般江湖武师所能望其项背的呢!
这一人一兽相依为命,几十年来,其亲切程度何殊母子,如今劫后重逢,各自的内心都是欣慰无比。
她抚摸着它那光泽的小毛头,向它说道:“小白,如今我已恢复自由,等我完成了一桩心愿,便带着你游遍名山大川,然后找个幽美的清静的地方,参修上乘功果。”
小白像是懂得她的话意,睁着一对有如樱桃似的红眼望着她,嘴里也在“吱吱”的叫着,似在应和着。
她说到走,便立即想起那天真可爱的翁若梅,眼望着脚下这座宽广的大山,神色上显出无比的悲痛和歉疚,只听她喃喃的祝告说道:“孩子,但愿你也能像我一样,能够绝处逢生才好!”
她那消瘦的脸上流下了两行珠泪,然后左手重新提起地上的铁链,右手抱着小白,略一辨识方向,便飘然走了,何消几个起落,身形便自消逝在峰回路折之处。
再说翁若梅在后洞倚壁而坐,半醒半睡,似梦似幻,就那么浑浑噩噩的,也不知到底过了多少天,像是很长,又仿佛不久,便清醒过来。立觉全身上下,百骸俱爽,视力较前更见明亮,略一运气,一个娇小的身子,便似乎轻如无物,飘飘而起,知药物功效,已畅达奇经八脉,功力已又进入另一境界,自是无限欢喜。
苹果似的小脸上,刚绽开了一丝笑容,但当她那两只大眼微一瞥及堵塞的洞径,笑容倏的又从脸上敛去。
“该怎么办呢?不然,哥哥岂不……我一定要想法子出去。”
她冷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慢慢的寻思脱身之策,首先,她想到她有一柄切金断玉的短剑,用它绞穿洞壁,可是她还没有起身有所行动,自己立刻就把这种想法推翻了。即以她曾经走过的洞径计算,起码也在两百丈以上,那要挖掘到何时为止?粮食、体力样样都成问题,其他方面绝不会比洞径这面还薄,因为这座山太大了。
上面?
那简直是妄想,她连头都没有抬一抬。
假山?
她不由向水池望去,那座原来突出水面的假山,此际业已不见。
她站了起来,踱到池边,低头向下看去,不但池水已经干涸,涓滴无存,就连那座假山也已踪亦杳然。
“这不是怪事么?”
“难道池底还有什么古怪不成?”
“反正一时也出不去,何不到池底看看?”
她喃喃的自语着,声音只有她自己听得见。
她愈想愈觉有理,于是不迟疑,便提气轻身,向池底落去。
池深不足百丈,原是黑黝黝的难辨一物,但她现在却是丝毫毕现。
她自己尚还不知,她的双眼外经朱果的浆液滋润,内服千年蟾蜍的内丹和半颗朱果,又经适时以禅功运化,现在已经达到视夜如昼的地步了呢!
百丈高下,转瞬即降落池底,略一瞥视,不禁大为惊奇。
池底略呈方形,四壁光滑如镜,每一面池之上,都有一个门户的痕迹,隐隐约约的像是刻划在上面的一样,要是在未服朱果以前,恐怕什么她也不会看到了。
她毫不思考,便向正对着一面池壁走去,不料距离池壁还有三尺远近,还没有等她用手试探,那个门户竟然自动的缓缓的开了。
她也不管是祸是福,便自昂然的走了进去。
这是一个两丈见方的石室,面对着门,盘膝坐着一个老和尚,闭目阖眼,状似入定。
翁若梅受高人薰陶,深知像这种深山古洞,每每隐有世外奇人,不假思索,便向老和尚跪了下去,嘴里还在轻声说道:“弟子翁若梅,无意闯进老前辈禅室,尚请恕我年幼无知,勿加罪责。”
祝告完毕,见老和尚没有反应,便悄悄的站了起来,打算退出石室,不想转过身来,不知何时,进来的门户已又自关闭。
她还以来那老和尚见她无故擅闯石室,惊扰禅课,有意和她为难,但当她回头一看,老和尚仍然原式盘膝静座,动也未曾动过,又觉自己所想不对。
她这才向老和尚仔细打量过去,敢情老和尚早已圆寂多时,这一惊非同小可。
不过,她到底是慧根夙俱,自服蟾丹、朱果之后,定力更深,故虽惊而不乱,灵敏的头脑很快的想到。
这一切必都是老和尚为了保护他的法体,事前预行布置的,被我无意间闯破禁制,走了进来,他修为既然道高,一定会给人留有退身之路,我还是不要莽撞,先仔细察看一下再说。
这一次,她从老和尚的法体以至整个石室,巨细无遗的又仔细察看了一遍。
现在,她虽然已经看出一些端倪,知道这石室之中,蕴含着一种佛法布置,而且她也曾从师父那里,学过一些这类东西,但由于对这个老和尚,自内心之中,产生了一种虔诚敬意,没敢冒昧施为破解,重又向老和尚跪拜下去。
这也是她福至心灵,机缘凑巧,她这一重新跪拜下去,却正暗合了石室中原来的布置。
等到她拜毕抬头,老和尚法体已杳,代替的是一座石质莲台,莲台的九瓣莲叶,中间一叶豁然敝开,像一个门,门里是一条甬道,看似很长。
老和尚已然坐化,何以忽然失踪?以及莲台的出现,她都不惊奇,仿佛就像当然的一样。
令她惊奇的,只是这个变化太快了,使她事先一点都没觉察出来。
她心里既然存着,老和尚必然给误闯进来的人留有退路,便认定敞开的莲叶必然就是出路,不假思索就走进去。
通路甬道,到达了一间石室,甬道便到此而止。
她想到后退。
但适才那间石室,门户已闭,即使能够出去,又如何打开堵塞洞径的碎石?不禁踌躇起来。
旋又一想,那间石室既有古怪,说不定这间石室也有诡秘,且先进去看看再说。
于是,便又走进这第二间石室。
石室中除了一个薄团、一个石几之外,别无陈设。
石几上端平放着一本绢册,上书“佛陀禅功心法”,略一翻阅,仅薄薄的三数页,且有芝麻大小的前人习练时,留下的恭楷注解,绢册里尚夹着一张字条,写的是:“蟾丹、朱果百世难求;得而服之,允称殊遇,唯如不知运化,大是可惜,可依册载心法勤加习练,既可使灵物发挥最大之功能,复可增进本身之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