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双煞神驼铩羽归 [7]
不等他叩下头去,道弘僧袍大袖一拂,一股无形潜劲将徐经纬的身子托了起来道:“孩子,师祖也跟你这位陆前辈一样,不兴这一套!”
陆面笑道:“我跟你才不一样哩!”
道弘一楞道:“此话怎讲?”
陆而道:“他叫你是叫师祖,你猜猜看,他对我是怎么叫法的?”
道弘精目一转道:“我想,如果不是叫你老哥哥,就是叫你胖老哥……”
“都不对。”
“那他是怎么叫的、’
“干脆得很,他叫我胖子,我叫他小子!”
道弘笑道:“这是你自己为老不尊呀!”
接着,又神色一整道:“好!咱们到里面再谈。”
陆而道:“你总算想起来了,我还以为你闭关十多年,连人情事故也忘了哩!”
道弘苦笑道:“胖子,留点口德吧!否则,我窖藏多年的一坛猴儿酒,你就没福消受啦!”
陆而呵呵大笑道:“你真不愧是我的老朋友,一下子就击中我的要害!”
道弘却向一旁的昙贞道:“昙贞,顿饭工夫之后,你和掌门人一起到这儿来。”
景贞恭应道:“弟子遵命。”
道弘道:“好!你可以走了。”
“是”
目送昙贞飞快地通过那条独木桥,徐经纬禁不住暗道一声:“惭愧!”原来徐经纬方才通过那条独木桥时,不仅提心吊胆,也暗中惊出了一身冷汗,现在回想起来,似乎仍有余悸。
他念转未毕,只听陆而笑道:“大和尚,你这地方一定是风景绝佳的洞天福地,只可惜现在是夜晚,没法观赏。”
道弘道:“这儿风景的确不错,如果你胖子不嫌简慢,可以在这儿多盘桓几天。”
陆而道:“我胖子天生的劳碌命,没法享受清福,所以,你大和尚的这一番感意,只能心领了吧。”
道弘作肃容状道:“胖兄请!”
这是一个颇为宽敞的天然石洞,却被以人工隔成三个房间,分别为练功室、起居室,和专责伺候的小沙弥的寝室。
道弘将陆而。徐经纬二人带人起居室中,分别就座,小沙弥献上香茗之后,道弘才正餐轻叹道:“胖兄,我很抱歉。”
这位佛门奇人,倒确如陆而所说,并不古板,此刻,与老友欢聚,竟然一如俗家人的口气,连那什么贫憎、施主的字眼都不用了。
陆而笑道:“你大和尚又没什么得罪我,有什么需要道歉的?”
道弘道:“我指的是昙明不肯替你通报的事。”
陆而道:“昙明不肯给我通报,吃亏的却是你们少林寺的小和尚……”
“也不是吃亏,那叫做在劫难逃。”
“听你这语气,对这场劫难,好像早有预感?”
“不错。
“而且,你也显然早已功德圆满,方才,应该可以亲自出手的了、’“也可以这么说?”
“那你为何坐视不管?”
“我已说过,这叫做在劫难逃,是天数,我不能逆天行事。”
陆而道:“我最痛恨的就是什么无数、命运之类的胡说八道。
道弘道:‘担事实上,你不能不信,任何人都得受命运的支配。”
陆而道:“大和尚,我不是来跟你谈命运的。”
道弘道:“我知道。”
“那么,对于目前的局面,你已知道多少?”
“昙明已完全告诉我了,他这个人也就是这点好处,很诚实。”
“你对昙明很欣赏?”
“当然!否则,我不会让他当掌门人。”
“就是欣赏他的诚实?”
“是的,比方说,像这次他做错了事,不用我问他,他会自动地,原原本本地向我报告,当然,我也欣赏他的武功成就。”
陆而哼了一声道:“算了吧!别的我不再置评,但他的武功成就,我可实在不敢恭维。”
道弘笑问道:“你是指今宵所发生的事情而言?”
陆而道:“难道还要别的证明吗?身为一派掌门人,连他这个不肯承认的师侯都比不上。”
道弘笑道:“胖子,你这种说法,不觉得太嫌偏激了吗?”
“我说的是事实。”
“我也不否定这事实,但徐经纬这小子,是不能以常情衡量的。”
“此话怎讲?”
“这小子除了特佳的资质和秉赋之外,神仪同蕴,肤泛宝光,我断定他必然有过旷代难逢的奇遇。”
陆而禁不住笑道:“大和尚,这一点,我不能不服你。”
道弘手拈长髯,向徐经纬笑道:“小子,将你的奇遇,说给我听听。”
“是……”
徐经纬恭应着,随即将他巧取蟹黄珠,和乃师昙光结识以及经陆而指点的经过,都详细地说了一遍。
道弘正容道:“这小子福缘深厚,目前已超过了本门掌门人的成就,稍假时日之后,胖子,你我这些老不死的也赶不上他哩!”
陆而笑道:“那是武林苍生之福,目前,咱们不谈未来。大和尚,我问你,对于眼前的这一场浩劫,你打算如何收拾?”
道弘含笑道:“有你胖子出面主持了,还用得着我多管闲事吗?”
陆而瞪了他一眼道:“你别惹我生气!”
“别生气,胖子,我有消气的妙方!”
道弘含笑沉喝一声:“松风,给胖子拿酒来!”
一旁的小沙弥恭应一声,飞奔而去。
陆而绽颜一笑道:“就是方才所说,已经客藏多年的猴儿酒?”
道弘道:“不错,这坛猴儿酒,足足窖藏了十年以上,三年前,武当的玄真子顺道拜访,我都没拿出来,这该算是够交情吧!”
陆而点点头道:“够交情,凭心而论,我也算是受之无愧,不过……”
“还有什么不过的?”
“咱们不好听的话说在前头,交情归交情,酒归酒,眼前的事,你可不能置身事外。”
道弘苦笑道:“胖子,不是我偷懒,我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说!你有什么苦衷?”
“十五年前开始闭关时,已在佛祖面前立下重誓,今生不再开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