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剑独笑 - [奇儒]

附录一 功法杂谈 [8]

  今年七月底自泰、港回国后,准备在八月中旬往始讲六祖坛经,选定了天华出版圣印法师的“六祖坛经今译”做为教材的范本。

  在第一次上课之前的周六下午,就六祖的偈和神秀的偈共列出了十条问题来问学生。在这里我绝不敢说我对六祖坛经有多高深的见解,只不过是把自己一点点理证事证的看法放进去六祖坛经内比较而已。更何况天华的这本坛经是圣印法师的译释,中肯切题令晚辈的我相当折服于法师的用心。

  圣印法师的道场是十分有灵力的,有一回杜讲师从台中回来立刻打电话告诉我:“那位圣印法师的寺庙十分有灵力,石阶爬到了一半就感受到上头一波波绵延不绝的灵能变化,一定是有相当修持的人。”

  但是我所所以斗胆讲六祖坛经,是因为太多人忽视了它内蕴深邃的上百种即身成就修持法。在我所知道的佛教徒里面,太多人把六祖坛经当成的事书在看。

  多么可惜啊,六祖一生成就将法界一切佛的旨义浓缩在坛经内,就像大般若经被浓缩成心经相同,世人不知有宝随看随扔十足的令人摇头。

  我们且随手摘取两小段来看看六祖坛经怎么个看法?

  这两段都是出自行由品第一,原书的第七页和第十六页:“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在这一段里的“银十两”请问能让惠能的老母活多久?惠能这一去可没再回到老家,他娘用完了十两银子以后怎么办?饿死?!惠能如何胆敢放心走?!

  第十六页的这一段是:“秀乃思惟,不如廊下四书,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礼拜,更修何道』?”

  后面这句“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神秀说的对不对?瞧这段话神秀是挺有惭愧心的,而且我慢相当轻微;否则怎有日后推崇六祖而派弟子前往“盗法”

  之事?但是,学佛的人有这么一点点挫折便心生退转,说出“更修何道”四个字来,是不是笑话?!

  更重要的是,坛经是六祖口述第子笔记而成的;六祖在说到这部份时,又如何知道神秀当时心中在想什么?难道他在那时是偷趴在神秀的窗外往里头瞧,然后看穿了神秀的脑袋瓜子有他心通而知道的?

  诸如以上的问题在六祖坛经里比比皆是,看经随便一点的把坛经当做事书看,过去就算了。但是有些精明点的、自称佛学治学专家的就开始拿来诰问佛教徒。你怎么回答?!

  可怜啊,没有理证、事证横竖左右看佛经最多只得、依文解义“弄得”三世佛冤“;但是心上明了了,所有的佛经加起来又只有拿去引柴火烧了还能热水。且先列出神秀的偈语及六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十道问题是:比较二偈的差别?神秀偈上的境界比不比六祖差?五祖为何说六祖的偈未明心见性?是不是真的未见了本性?或是五祖方便权宜的妄语?六祖是真的到了偈中的境界,还是只将神秀的偈”反“过来而已?六祖是不是欺世盗名?依时间推算,五祖问六祖米熟了吗?至三更往见五祖得授金刚经,中间这六个时辰十二小时内六祖在想什么?他凭什么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见性?神秀所提的境界是本身的事证或在玩文字游戏?六祖继承衣钵南逃,五祖为何不阻止门人追杀六祖的行动?五祖门下何多好杀贪嗔之人?六祖得衣钵南逃,神秀心态如何?前面六、七两问题和神秀的偈有何关联?神秀的修行法对,或是六祖的修行法对?将黑板上的两偈擦掉后问道:“刚刚黑板所写的四十个字是什么?擦掉之后剩下的是什么?”

  以上这十个问题也许要被各方大德当成笑话,不过我之所以提出来是因缘于个人的见解--六祖与神秀这两首偈语是进入六祖坛经浩瀚智慧的孔道,如果不能用智慧看破了这两种对上上根器及凡夫俗子的修持法,那么整本六祖坛经可能只剩下文字相!

  我们首先将第一、二个问题一道讨论:神秀这一偈语是有为法,讲的是“生”;六祖那一偈则讲的是无为法--“灭”。所以五祖以鞋擦偈说:“亦未见性”是有他的相当道理。

  因为当真明心见性必定是破出了生灭法,又岂是只执于其中一端?修行讲就身心一如的大乘法,以身为入世、以心为出世,觉悟无常而正常用方是大乘法的妙义。但是,不管入世法、出世法都是法,仍是为法所拘,都还在诸般文字理上推敲。

  大乘法说的是灭合一圆融,但是我们必须把这个圆融也丢掉了,这时方得见性方才住进了自性佛位。所以,当五祖讲金刚经那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方得真明白,见了本性是那个无生无灭如如不动非常非非常的西,也就是“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又是什么?以我个人的浅见是拿起一瓶贴有“甲苯”标签的玻璃瓶给你看,问你:“这瓶子里装什么?”你会回答:“甲苯。”因为一般人看到文字相就认定其意;商是换成去问一个美国人而他又不懂中文,他会怎么答?

  “不知道!”

  禅是很自然的,一个修行人在心性上进入了某种层次之后,他会因缘于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一切行止间体会到整个宇宙在自然的运行下所作的种种能量变化。心能体会到这点就是禅!如果不用心去思惟乃至明明白白,相用文字相去追寻“心”的世界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为,佛性的这个“心”创造了虚空,虚空十二种能量运作尘劳而产生了法界,法界经由时间能量的作用而产生了万相万物。在这万相万物之中一颗小小的地球千百种语言文字里的中文--你想以这个中文文字相去追寻“心”是不是有如井底之蛙怎知大海阔壮?!

  可是反过来说,如果以“心”来看诸般佛经的文字相那可就“一听理证,因事证尽”!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第三个问题!

  六祖看到神秀的偈知其未见本性,知道落于文字上有为法是不对的。(且先看六祖初遇五祖的答话:“只求作佛”,当时六祖并不知道佛是不可求的--想成佛在于自求内证!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六祖悟得本性以前的观念和一般人相同:非正即负,错的相反就是对!然而此为外道世论--有比较心。)所以六祖以完全相反对等的方式托张日用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偈。五祖虽然明知他未见性,但是怎的说是比神秀强上一些--因为六祖可以看出神秀并未见性。

在线小说阅读,武侠,玄幻,推理,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