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 听涛山庄之变 [7]
四师叔直到此时未归,他会不会出了事呢?
阮天华这份焦急,简直有如热锅的蚂蚁,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自己还是等四师叔回来呢?还是立时动身先去找四师叔?
问题是四师叔如果出了事,自己等在家里,岂不耽误时间?如果自己去找他,又不知四师叔是往哪一条路去的?走错了方向,岂不背道而驰?
他在书房中来回走了几圈,兀是拿不定主意。最后他想到二师叔,三师叔临走之时,和四师叔约好了,他们负责北部,四师叔和自己负责南部。
从这张纸上写的:“收到端木让、夏鸿晖二名”这句话看来,二师叔和三师叔是朝北方去,被人掳去的,由此推想,四师叔看了字样,自然也是朝北赶去的了,那么自己当然也要朝北去才能找得到四师叔。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这想法不错,救人如救火,这就决定立时动身,伸手拔起桌上铁箭和那张字条,一起收入怀中,转身跨出书房。
就在走廊上遇上阮禄匆匆走来,一眼看到阮天华,就道:“少庄主,四爷一清早不知上那里去了?小的已经给四爷和少庄主准备好了盘川、马匹,小的先前还当四爷没有起来,方才……”
阮天华道:“四师叔昨晚已经走了,我也立时要走,四叔如果回来,就说我是找他去的,不论找得到找不到他,两天之内,我一定会回来的。”
阮禄遭:“少庄主怎么不等四爷回来再走呢?”
阮天华道:“我要赶时间,快去给我准备马匹。”
阮禄道:“少庄主不吃早餐再走吗?”
阮天华道:“要赶时间,吃早餐来不及了。”
阮禄看他神色很急,就应了声“是”,陪着他朝外走出,一面说道:“马匹已在外面侍候,另外小的也准备了两百两银子,钱袋就挂在马鞍上了。”
阮天华道:“我一两天就回来,用不着这许多银子。”
阮禄笑道:“出门一里,不如家里,少庄主既然出门,多带一些总是好的。”
说话之时,已经跨出大门,只见阶前果然有一名小厮牵着两匹马在伺候,阮天华走过去从小厮手中接过一匹青鬃马的缰绳,就翻身上马。
阮禄躬着身道:“少庄主路上小心,早些回来。”
阮天华随手一抖缰绳,马匹就希聿聿一声长鸣,放开四蹄奔了出去。
他既不知道四师叔是往那里去的?他只是凭着自己猜想一路往北驰来,因为没有目的,只是任由马匹循着大路奔行。
中午时光,赶到崇仁。这一路上毫无岔眼人物,心中不禁大为焦灼,看看天色已近中午,就在城外临路的一处面摊松棚前面下马,把马匹拴好,走入松棚,找了一张临路的桌旁坐下。
临路的面摊多半兼卖酒莱,茶水,由一对老年夫妇所经营。这时正当中午,食客都是些过路的贩夫走卒。敞开衣襟,翅起二郎腿,满口粗话.只有阮天华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少年公子。
他刚一坐下,那花白头发的秃顶老头,赶紧倒了盅茶送上,巴结的陪着笑道:“公于爷要些什么?’阮天华道:“老丈给我下一碗面来就好。”
秃顶老头道:“公子要卤肉面、鸡丝面、还是三鲜面?”
阮天华道:“我要清爽一点,还是鸡丝面吧!”
秃顶老头目光神光一闪,连连应“是”,忽然凑近了些,压低声音说道:“公子爷时间还早,你老吃完面,请到三山庙西首老槐村一户农家休息,到了那里,自会有人招呼。”说完,匆匆走开。
阮天华从没出过门,他听了秃顶老头这几句话,心中暗想:莫非是四师叔留下的话?要待问问清楚,只见老夫妇两人下面的下面,切卤莱,端茶,送酒,正在忙得不可开交,只好待回再问。
等了好一回工夫,秃顶老头才端着一碗鸡丝面送上。
阮天华问道:“老丈,方才你说的……”
秃顶老头投待他说完,目光迅速左右打量了一眼,低声道:“公子爷去了就会知道。”
阮天华看他生似被人听到,心想:这一定是四师叔交代他的了,否则用不着这么神秘。当下点点头,就拿起竹筷,自顾自吃起面来。
这种路边摊有一个特色,就是食客们吃完就走,阮天华吃完面,从身边摸出十文制钱.放到桌上,刚站起身,那秃顶老头巴结的赶了过来,陪笑道:“公子爷,太多了,鸡丝面一碗只要六文钱就够了。”
阮天华道:“多的就算小帐吧!”
“谢谢、谢谢。”
秃顶老头哈着腰,陪笑道:“公子爷,大槐村很好找,从三山庙过去,不过三里来路,那里只有一家农户。”
阮天华道:“多谢老丈。”
走出松棚,解开栓着的缰绳,就跨上马鞍,朝西驰去。
平整的石板路,五六里路,不过盏茶工夫,就到了三山庙,再往西,已是乡间的泥巴小路,也不见村落。
骑了一二里路,远远看去,一座小山脚下,果然有一棵参天大树,敢情就是大槐树了,高大树不远,有一座孤零零的茅屋。
阮天华一夹马腹,朝着小山骑去。
小山渐渐近了.大槐树也渐渐大了,那是一棵高达十数丈,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
阮天华还没驰近茅屋,短垣的竹篱笆门已经开了,迎出一个头挽双譬的红衣少女,笑吟吟跑上来,拢住了马头,娇笑道:“公子来了,快请里面坐。”
阮天华看她不过十六七岁,一张白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双灵活的眼睛,眉弯嘴小,笑靥如花,好像对自己极熟,不觉问道:“姑娘……”
红衣少女咭笑道:“公子不认识小婢,小婢却认识公子呢!”
阮天华跨上马背,红衣少女道:“公子请到里面坐,这马交给小婢好了。”
她既然这么说了,阮天华只得把缰绳递了过去。
红衣少女牵着马匹俏生生绕着篱笆往屋后走去。
阮天华听红衣少女说,要自己先进去,而且听她口气,她只是一个使女。当下也就举步走入。
竹篱笆内是一片小小的花圃,中间是一条铺着卵石的小径,迎面就是茅屋了,大门敞开着,雨扇半截摇门.也朝外敞开着。
阮天华跨进堂屋,屋中寂无一人。堂屋中间放着一张板桌,两把木椅,边上还有一条长板凳,陈设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