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七章 松林遇袭 [1]
雪粉仍不住从天而降。
在暗黑的雪野里,这使节团全体动员,默默拆掉营帐,准备行装。
项少龙和滕翼、荆俊、肖月潭、李斯五人和十二名乌家子弟伏在岸缘,察看着对岸的动静。
黑沉沉的山林处,死寂一片,若非抓到邓甲,又由他口中知悉了敌人的布置,真难相信有多达三千名心存不仇的敌人,正虎视眈眈地窥伺一旁。
肖月潭冷哼道:“为了解赵人之围,燕人实在太不择手段了。“项少龙心中暗叹,在这战国的年代里,当权者谁不是做着这样的事呢?
这时吕雄来报告道:“太傅!一切结束妥当,可以动程了。“
项少龙下了出发的命令。
一千秦军遂分作两组,每队五百人,牵马拉车,分朝上下游开去,风灯闪灿,活像无数的萤火虫。
纪嫣然诸女和三百名吕府家将,则悄悄摸黑退入红松林内。
黑夜里,车行马嘶之声,不住响起,扰扰攘攘,破坏了雪夜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宁静。
滕翼凝望对岸黑漆一片的山林,笑道:“若我是徐夷乱,现在必然非常头痛。“
肖月潭沉声道:“他会中计吗?“
荆俊低声道:“很快就会知道了!“
由于黑夜里难以认路,行军缓若蜗牛,直至整个时辰后,两队人马才分别远去。
按照计划,二十天后他们会在赵韩间沁水旁的羊肠山会合,若等三天仍不见,就赴齐赵间另一大山横龙岭去。
秦军训练精良,人人精擅骑射,加上人数大减,在这等荒野摆脱追骑,应是易如反掌。
滕翼低呼道:“有动静了!“
只听对岸一处山头异响传来,足音蹄声,接着亮起了数百火把,两条火龙沿河分往上下游追去。
徐夷乱知道影迹败露,再无顾忌了。
到火龙远去后,项少龙道:“小俊你过河探察形势,若敌人真的走得一个不剩,明早我们立即渡河。“
小俊一声领命,率着那十二名乌家亲卫,把早摆在岸旁的两条木筏推入水里,撑往对岸去,李斯和肖月潭两人也跟着去了。
项少龙和滕翼两人轻松地朝红松林走去。
燕人这着突如奇来的伏兵,确教他们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不过现在事情终暂化解了。
项少龙正要说话,忽地目瞪口呆看着前方,滕翼亦剧震道:“不好!“
只见红松林处忽地亮起漫天红光,以千计的火把,扇形般由丛林边缘处迅速迫来,喊杀声由远而近,来势惊人。
两人同时想起了阳春君派来对付他们的人,大惊失色下,拔剑朝远在半里外的红松林狂奔过去。
来犯者兵力至少有五千人,无声无息地由密林潜行过来,到碰上了吕府家将布在外围的岗哨后,才明目张胆狂攻过来。
打一开始,就把密林和上下游三面完全封死,就算他们想逃生,亦给大河所阻,全无逃路。
如此天寒地冻之时,若跳下河水里,还不是另一条死路吗?
可见对方早存着一个不留的狠毒心态,且处心积虑,待至这最佳时机,才对他们痛下杀手。
杀声震天,人马惨嘶中,纪嫣然指挥着众家将,护着乌廷芳、赵倩、春盈四婢和蒙家两兄弟仓皇朝大河逃去。
若非林木阻格,兼之地势起伏,又是夜深,使敌人箭矢难施,否则他们想逃远点都不行。
不过被敌人迫至河边之时,亦是他们丧命的一刻了。
数也数不清那么多的敌人由四方八面涌过来,吕府家将虽人人武技高强,临死拼命又不顾身,但在我寡敌众下,仍是纷纷倒地。
出林不久,春盈一声惨叫,给长箭透背而入,仆毙草丛里。
乌廷芳诸女齐声悲呼。
纪嫣然最是冷静,拉着赵倩,高叫道:“快随我来!“穿过边缘区的疏林,往一个小丘奔上去“另一边就是河旁的高地了。
她们身旁这时只剩下百多名家将,其中一半回头挡敌,另外六十多人护着她们且战且退,朝山丘冲去,只恨雪坡难走,欲速不能。
后方全是火把的光芒,把山野照得一片血红。
横里冲来十多名身穿猎民装束的敌人,纪嫣然杀红了眼,手上长矛横挑直刺,连杀数人,冲破了一个缺口。
这时一人横切入来,朝紧随纪嫣然的赵倩一剑劈去,绝不因对方是女性而手下留情。
纪嫣然这时长矛刚刺入了另一敌人的胸膛,见状救之不及时,护在她左翼的蒙恬倏地冲起,长剑一闪,那人早身首异处。
眼看快到丘顶,一阵箭雨射来,家将中又有十多人中箭倒地。
敌人紧紧追来,对中箭者均补上一刀。
秋盈脚下一绊,倒在地上。
夏盈和冬盈两人与她情同姊妹,忙转头去把她扶起,就是那么一阵迟疑,一群如狼似虎的敌人攻破了他们的后防,涌了上来,一轮乱剑中,三婢同时惨死,教人不忍目睹。
乌廷芳等看得差点晕倒,全赖蒙武、蒙恬两人护持着,才抵达丘顶。
余下的三十名家将凭着居高临下之势,勉强把敌人挡着,不过也撑不了多久。
这时项少龙和滕翼刚刚赶至,见不到春盈诸女,已知发生了什么事。
项少龙喝道:“快到大河去,荆俊在那里!“
乌廷芳悲叫道:“项郎!“早给蒙武扯着跄踉去了。
纪嫣然尖叫道:“不要恋战!“领着四人朝大河狂奔下坡去了。
滕翼早冲到丘顶,重剑大开大阖,挡者披靡。
项少龙则截着了十多名要穷追纪嫣然的敌人,大开杀戒,战况惨烈至极。
以百计的敌人潮水般涌上丘来,只听有人大叫道:“项少龙在这里了!“
项少龙刚劈翻了两名敌人,环目一扫,见到敌人纷纷由后方涌来,身旁除滕翼外,己方的人死得一个不剩,知道若不逃走,只有到阎皇爷处报到,大喝一声,展开剑势,硬闯到滕翼旁,叫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