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龙天机一脉牵 [3]
但事到如此,刘钥亦无计可施,唯有听天由命了。
赵氏十月怀胎,到第二年八月初八,便一朝分娩,诞下一个白胖的男娃娃。
这男娃娃的长相非常奇特,眉浓长而几乎及耳廓,脸长而方正,眼珠炯炯,虽是娃娃,亦令人望而生敬。
但这男娃娃甫一降世,便不哭不笑,眉尖紧聚,竟似满怀心事。
赵氏道:“幸好是个男孩,相公呵,替他起个名字吧!”
刘钥中年得子,先是一阵狂喜,但随即忆起种种怪事,却又惊奇又担心,未知这男丁日后替刘家带来的是祸是福。蓦地,刘钥想起树皮上那位“赖布衣”留下的偈语——“伯温扶乩逐元蛮”,心中更感疑虑。
这般转念,刘钥心事重重地道:“无论如何,好歹也是刘家的基脉,他就名‘基’吧!”
赵氏一听,喜道:“好呵!刘基,刘家一脉的基业,相公起的好名字!但相公是读书人,也该替基儿取个别字。”
刘钥叹了口气,知不可回避,便道:“此子姓刘名基,字伯温吧!”
刘钥话声刚落,刚出世的男娃竟似听懂了,黑眼珠定定的凝注着父亲,神情严肃,就似已然懂事的老人精。
从此,这位奇特的男娃就叫刘基,字伯温了。
刘伯温的降世,并没有给刘家带来多大的欢乐。刘钥的脑中永远抹不去树皮偈语的阴影,他深知此事必定有所应验,但是在什么时候发生,其给刘家带来的是祸是福,刘钥就不知道了!
但这是刘家的唯一男丁,刘钥就算如何惊疑,亦不忍心失了这点唯一的血脉。而赵氏更视若珠宝,悉心抚育。
很快,刘伯温便已届入学的年龄了。
一天,刘钥带着刘伯温到当时有名的一位大儒郑复初处求学。
郑复初收学生异常严格,等闲之人均拒之门外,就算出多少薪俸亦决不答应。因此刘钥心下亦有点惴惴不安,唯恐郑复初不肯收自己的儿子。
刘钥领刘伯温走到郑复初的面前,刘钥向郑夏初拜见了,正欲说明求学之意。
郑复初却不答刘钥的客套话,双目凝注刘伯温,久久没有言语。
刘钥心下更觉不安,暗道莫非郑先生瞧出此子有甚凶险。为免惹祸上身,他必定不肯答应收授了!
就在刘钥惊疑问,郑复初忽然轻声道:“天地氤氲!伯温,下一句是甚?”
刘伯温略一思索,便把小头儿一昂道:“回老师,下一句是万物化醇!”
郑复初眼神一亮,又道:“天地玄黄!”
刘伯温立刻接道:“宇宙洪荒。”
郑复初道:“何谓宇?又何谓宙?”
刘伯温朗朗道:“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郑复初不禁抚掌向刘钥叹道:“君祖德厚,此子他日必光大君之门庭矣!六岁娃儿,竟能牢记易经五典,当真不世奇材!”
自此,刘伯温便在郑复初的门下求学了。
郑复初除了教授一些为日后应试的必备课程外,他自己对于天文、地理亦异常偏爱,因此刘伯温大合他的心意。
刘伯温随郑复初研读了八年,到他十四岁那年,正好是元朝三年一度的年试之期。
这天,郑复初特地把刘伯温的父亲刘钥邀来,郑而重之地道:“非常抱歉,君之子在下已委实无能教授矣!”
刘钥自刘伯温随郑复初学业以来,因心中的阴影到底难以抹去,因此只望儿子能渐而化去戾气,便是上上大吉,于儿子的学业上便没多大留意,这时一听郑复初之言,大吃一惊,忙道:“是因小儿桀戾难教么?”
郑复初摇头道:“非也!非也!断非此意也!”
刘钥又忙道:“莫非小儿犯下甚么大逆不道之事?”
郑复初又摇头道:“伯温处事大有分寸,如何会犯不道之事!”
刘钥叹了口气,道:“那必定是小儿愚鲁难以教授矣!”
郑复初亦叹了口气,道:“刘兄欲知为什么,便请自行考验伯温便了!”
刘钥一听,心中大为惊奇,他虽是秀才,但亦深知郑复初的学问犹胜己十倍,既然连他亦感难以教授,那伯温的学问,岂非连郑先生亦比下去了么?那还得了?须知他只是十四岁的大娃娃呵!刘钥暗道若真如此,温儿岂非令人惊骇的神童!
这般转念,刘钥便把儿子喊到面前,他决定倾自己所学来难倒儿子!因为他隐隐觉得,儿子越是神奇,日后给刘家带来的凶险便越大!他只盼他有点学问,能自我谋生计便足够了,刘钥盯着刘伯温,忽然吟道:“如月之恒。”
刘泊温不假思索随口接道,“如日之升。”
刘钥道:“典出何处?”
刘伯温道:“诗经,小雅章天保篇。”
刘钥眨了眨眼,又道:“我有迷魂招不得,下句是甚?典出问处?”
刘伯温微笑道:“雄鸡一声天下白!乃唐人李贺的‘致酒行’。”
刘钥心中大震,暗道基儿记忆力果然惊人!但未知领悟力如何?于是思想着要难倒他,忽然,一缕朝阳从东面窗户射入,便若有所思的脱口道:“初日!咏志!”
刘泊温更不迟疑,头一昂便朗声道:“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冲,逐退凶星与残丹!”
刘钥一听,半晌作声不得,他心道基儿此志岂非已隐隐有“伯温扶乩逐元蛮”之意了么?这还了得?他不敢再挑动儿子的兴头了,唯与郑复初相视苦笑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