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剑残魂 - [丹云]

第 八 章 身入虎穴计解危 却落虎口命旦夕 [2]

  “叱!贱婢,找死……”“啊?小姐,别冲动……”

  突听帐外响起怒叱及惊呼声,并且在精光闪烁中,已有三个全身罩在黑袍内的身影,手执宝剑相继掠入帐内。

  “嗤……果然是你!”

  “当……”

  突听帐内响起一声嗤笑,率先冲入帐内的为首之人,右手长剑倏然一声脆响,霎时掌心一振,精光上扬,接而身躯一震,胸前“腹中穴”已然遭制,立即使得身躯软垂倒地了。

  拙笔的所著,以及各先进的书中,常提及制人穴道时能使人身躯不能动弹,或是手脚不能动弹,并且常提及人身穴道中的昏穴或死穴,但是从未曾明确指出为何如此?以及有哪些穴道?又为何会危及性命?

  因为写至此处时,突然心血来潮,便趁此将来源始末详述,供读者了解。

  中国武术的起源若回朔根源,应始自远古之时的军战,而内功心法则应始自春秋战国之前的长生之道,时至秦晋之期,才逐渐兴盛。

  春秋之期老子创“道德经”演释天地之道,并且与巫祝之学合而为一,才奠定了道家的天地乾坤学说。

  时至秦代,因为秦始皇追求长生之道,开始有了长生不老的学说,因此使得神仙之道及长生不老之术大兴,并且将“巫祝”改称为“方士”,提倡修链人身的“金丹大道”,以炼气养生、服丹、食药,延年益寿为主的长生之道,而“金丹大道”中的炼气养生之术,便是内家真气的始祖。

  东汉末年张陵所创的“五斗米道”奉“老子”李珥(李耳)为教祖,结合了方士的符显咒法、天文历算、星相、卜占、堪舆、医药丹术、导引服气内自心养生、祈福解厄、祭祀鬼神……等等,成为道教的前身。

  晋代之时,道教修真者如春笋林立,且各有专精,便衍生了各种不同的派系,其中以葛玄论证长生及神仙之说,使炼气养生、服丹、食药,延年益寿的“金丹大道”最获人心。

  三传其孙葛洪时,著有“抱朴子”及“神仙传”,阐述宇宙观,论证神仙及道书符咒,并且阐述断谷、服药、吞气、隐沦、变化、导引、召神、乘踏、存思、符录之学,还有金丹(行气)守真一的精气裨修表,精释神仙之道及修链内丹的养生长寿之道,因此修炼“金丹大道”更为盛行。

  修炼“金丹大道”是以“还虚入定,返观内照,凝神入黑穴”为根基,修炼体内金丹内气,养精蓄气以益长寿。

  而每个人的身体之内,原本便有气血循行,只不过修炼“金丹大道”的人,更能精修体内气血,使之充盈澎湃,以利五脏六腑的生机,因此比寻常人更能延年益寿。

  简单的说,道家练气属於意功,即入静、意守丹由、以意引气、进入虚无,可分为五段,“炼谷化精”为基础,气之始、精增多,“炼精化气”是气治任督两脉循行一周谓小周天,“炼气化神”是气行全身经络为大周天,“炼神还虚”则是心神进入虚无之态。

  当内丹真气循行任督且通达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异脉之後,有利全身各经络血脉的气血盈亏,便可益五脏六腑,以达益寿长生之道。

  由此,已可了解道门乃是修链内家丹气为主,至於当代逐渐兴起的少林寺,则是修链外门气功及外门硬功,尔後至明代之时,才以少林和武当为“外家”和“内家”两派的代表。

  尔後,道家旁支如春笋林立,共分为十大宗“仙宗”、“金液宗”、“聚玄宗”、“长淮宗”、“葆和宗”、“调和宗”、“南宫宗”、“苍益宗”、“健利宗”、“科酣宗”。

  其中有些以长生为目的,以修链内丹为主的宗派称为“炼气士”。

  而“炼术士”则是重法术符签罡令,遁世密法、蜕化、以练符、练数、练武、练探补为主,也就是符术、数术、武术、采补术之总称。

  “炼术士”依然习练“金丹大道”的内丹之气,只是不比“炼气士”精专,仅用以强身益寿为主而已。

  尔後“炼术士”修链的内丹之气,便逐渐演变成後代习武者的“内功真气”。

  之前已述说“还虚入定,近观内照,凝神入黑穴”之意,任脉丹由真气渐生由无至有,以观照真意配合呼吸,合神、黑於十二时辰之中,由子时起动内界,循行任督旋周天,由静上动复由动归静,称为“小周天”。

  尔後丹田真气可畅通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异脉之时,称为“大周天”。

  丹田真气气循行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任、督、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奇经八脉中,共经过三百六十五个穴道,这些穴道统称为“气穴”或是“经穴”、“正穴”。

  在“黄帝内经”的“灵柩”一篇中,则称为“神气游行出入之地”,就指出这些穴道是生命的根源。

  可是医家却将这些经脉气穴称为“蝓穴”或“孔穴”,而且除了这些经脉气穴之外,尚有上千个筋肉骨节的“奇穴”又称“痛应穴”,而这些奇穴又与尔後所述有关。

  人体内的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以及任、督、冲、带、阳骄、阴骄、阳维、阴维奇经、八脉,除了与四肢相通外,又与五脏六腑相通。

  例如“手大阴肺经”与肺、手相通;而“足太阴睥经”则与脾、胃、小肠、大肠相通:“手少阴心经”及“手厥阴心包经”则与心脉相通……等等。

  由此可知,人体三阳三阴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相通,若是其中一条经脉的某一穴道受阻,必将使循行真气断阻,前行真气已逝,後继其气却停滞难行时,便有碍此经脉所控的肢体动作,以及损及所通行的五脏六腑气机。

  万一位於五脏六腑气血循行起端的穴道突遭封闭,必然会使内腑五脏的气血亏损,重者,立即命丧,轻者,能使人昏眩或立即昏迷,或是内脏受创,尔後定须及早救治,否则视症状经重依然有性命之危。

  举例来说,脑部某一血脉的重要穴道受阻,使血液无法循行,重者立即命丧,轻者必然使脑部缺血缺氧昏迷不醒,若延误救治便可能成为植物人。

  而全身三百六十五个主要穴道之中,其中有三十六个重要穴道,若受到重创便会立即危及性命,这些穴道便称为“死穴”,其名如下:“百会、太阳、印堂、水沟(人中)、巨颚(骨颚)、承浆、天鼎(天井)、肩井、气舍(气门)、漩玑、乳上(将台)、期门、膻中(七坎)、章门、丹田、下阴、血海、曲池、大陵、三阴焦(交)、阳冲、太溪、太冲、涌泉、天冲(冲)、风府、天颚(骨颚)、大杼、神堂、灵台、脊中、渊腋、肾俞(精促)、京门(笑腰)、腰俞、足髓。”

在线小说阅读,武侠,玄幻,推理,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