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深夜盗人 [8]
祖孙俩随即聊得津津有味,李欣欣除了遇上金湘兰一事未说之外,其他全盘说出,果真让李巧心怀大开。
唐小山则移步行馆外头,准备再把石灯加水,发动阵势。
申剑吉随后行来,先是道谢唐小山尽日招待李欣欣,唐小山直道别客气,心想收了百两银票,怎么说都是值得。
申剑吉随后又说:“其实大师傅此次入京,除了帮助大吉庄铸剑之外,他另有一桩心愿未了。”
唐小山道:“是何心愿?想把孙女嫁掉?”
申剑吉笑道:“倒非此事,而是……他想找一个人。”
“找人!”唐小山道:“他曾来过京城?他想找谁?”
申剑吉道:“一位救命恩人,傍晚时分我跟他聊天,他始说出一段过去。
原来是在二十年前,他曾在五台山过到歹徒抢劫,后来有位侠士出现相救,他使能活命至今,事隔二十年,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杯,不断想报答此恩。”
唐小山道,“他倒是知恩图报之人……那人是谁?可有名号?或可帮他找找。”
申剑吉道:“难处即在此,他只知那人姓常,长有粗胡子,如此而已。”
唐小山想笑:“这是什么线索?要我把全天下长胡子姓常的家伙全找来?”
申剑吉干笑:“我也摸不着边,我想你出自唐门,可能对江湖事较了解,或许你跟大师谈谈能找出线索,可能的话,就替他完成心思吧!”
唐小山瘪笑:“简直大海捞针呵!”
然而他想若答应此事,大师自必更对大吉庄有所向心力,较不易被大胜庄挖走,也就欣然接受。加满石灯水液之后,已和申剑吉再返行馆。
此时李欣欣却已发现石灯开始冒出水气成雾,惊喜叫道,“怎会如此?你们在石灯里头加了什么,怎会冒出雾气?”
唐小山道:“加水而已,百灯下有热炭,就冒气了,有空儿你可以去煮蛋。”
李欣欣呢地一声:“原来如此……”有些失望,唐小山并未客气,立即拜向太师椅上的李巧,道:“听庄主说大师傅正在找一位常姓侠士?”
李巧稍怔:“申庄主您说了?”
申剑吉洪手笑道:“只要能替大师分担之事,大吉庄必定全力以赴。”
李巧感恩道:“实在给您添麻烦了。”
申剑吉笑道:“哪里,为大师服务,与有荣焉。”
唐小山再问:“那姓常侠士,大师怎会想到在京城?”
李巧缅怀过去,道:“当时在五台山……我受了难,那侠士前来搭救,事后我极欲报答,他却说路见不平不足挂齿,便离去,我急问他姓氏,他则说出姓常。我再问何名,他却笑而不答,径往京城方向行去,我复追问侠士可是京城人士或住在京城,他则颔首说声‘大概吧’,虽是大概两字,但我认为他并无欺骗之必要,所以才认定他住在京城没错。”
唐小山皱眉:“可是事过二十年,说不定他已搬走了呢?”
李巧轻叹:“如此只有全凭运气了……”一副失望模样。
唐小山见状不忍,笑道:“吉人自有天相,说不定他就在附近呢!大师且说说他有何待征?除了一把胡子,人有多大?身材如何?脸上可有记号?”
李巧回忆道:“当时他看来三十上下,如今大概五十开外,身躯适中,肌肉结实,至于脸面嘛……可惜时间甚短,根本无法认真辨识,只见得他满腮粗胡,如此而已。”
“就这样?”唐小山倍感棘手道:“他用何兵刃?大师该对兵刃甚内行吧!”
李巧道:“是峨媚分水茨,我记得,那是弯勾的双兵刃。”
唐小山颔首:“这还好办些,有了兵刃,自可缩小范围……”
大师轻叹:“就怕他把兵刃给换了!”
唐小山道:“大概不会吧,当时他已三十岁,且把兵刃带在身边,可能是惯用兵刃,只要练武人习惯之后,便甚难再改变了。”
申剑吉欣声笑道,“如此该能找出那人啦!大师尽管放心便是。”
唐小山道:“如若把人找来,大师能辨认他吗?”
李巧道:“该可辨认吧!我对他神韵记忆甚深。”
唐小山道:“那就好,否则找错人岂非闹笑话!这件事就交给在下办理,一有状况立即回大师消息。”
李巧拱手道,“多谢帮忙。”
唐小山笑道,“哪里,为大师服务,甚是光荣!”
接着,唐小山又问些似是而非问题,李巧并未能回答任何有用线索,倒是李欣欣对此颇感兴趣,说了一大堆,照样不管用。
她的目的大概想和唐小山共同出寻,唐小山察觉,送把话题引开,免得惹来麻烦。
随后,晚餐已开宴,唐小山受邀,但他吃个几口已起身告辞,匆匆赶回住处,那里还有双儿大餐等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