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4]
话未说完,“千面神妪”又关切的问:“你可知那座珍库位在什么地方?”
黄剑云已经提高了警觉,只得摇摇头说:“晚辈也不知道,只有等找回被劫的小锦囊后,
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才能全部揭晓!”
“千面神妪”一听被劫,不由惊异的问:“你不是说那个小锦囊现在‘追风虎’处吗?”
黄剑云立即颔首说:“不错,‘八大金刚’中,因病,因伤,因意外,相继死了四个,上
个月的秋分那天,恰好轮到‘追风虎’将小锦囊交给晚辈,但是,等家师率晚辈赶达仙狐谷
的荒冢前,‘追风虎’早已晕厥多时了。”说罢,即将那天拂晓所见经过,说了一遍。
“千面神妪”听罢,诡异的哂然一笑,说:“你那牛鼻子师父,可是怀疑‘追风虎’监
守自盗?”
黄剑云心中一惊,暗呼“厉害”,但表面却镇定的解释说:“这只是一部份,最主要的还
是其余三人也早萌觊觎之心,为了便于今后查明真相,所以家师未让晚辈与‘追风虎’照
面……”
“千面神妪”是出了名的老狐狸,遇事尤能举一反三,是以未待黄剑云话完,早已明白
了他的心意,因而笑着问:“你准备如何开始着手?先调查谁?”
黄剑云毫不迟疑的说:“追风虎是中了迷药而昏厥,在‘八大金刚’中,只有已经去世
的‘铁流星’擅用迷药,而与‘铁流星’感情最亲密的人是‘金眼雕’赵世钦。”
“千面神妪”立即追问了一句:“这么说,你是想先由‘金眼雕’身上开始了。”
黄剑云点点头,说:“是的,至于如何开始着手调查,只有待晚辈学成了‘变相奇术’
后,再来见机行事了!”
“千面神妪”听罢,不由哈哈笑了,同时笑声说:“要想学好‘变相奇术’,至少也需要
三个月,那时你再着手调查,不但珍库的宝藏不保,就是你祖父的盖世武学,恐怕也被‘金
眼雕’等人学成了。”
黄剑云觉得这话也不无道理,因而忧急的问:“以前辈的意思是?……”
“千面神妪”目光一闪,立即正色说:“以老身之见,我们四人即日起程,一同前去太
华,老身和你燕姊姊可在途中,分别传授你‘变相奇术’,以及应行注意事宜,既能争取时
效,届时又可为你拿个主意!”
黄剑云听得心头一沉,深怕“千面神妪”也动了趁机攫夺之心,因为“千面神妪”个性
古怪,是个出了名的老狐狸,这不能不令黄剑云提高警惕。如果答允“千面神妪”同去,不
啻引狼入室,如果不答允,“千面神妪”一怒之下,极可能拒绝传授“变相奇术”,同样的前
功尽弃。心念急转,觉得只有暂时应允,再待尔后见机行事。
正待说什么,“千面神妪”已冷冷笑着问:“怎么,你对老身还有所顾忌不成?”
黄剑云一听,急忙摇摇头,但却迟疑的说:“能得前辈鼎助,自是晚辈求之不得之事,
但为了察访先租遗物下落,而让前辈、李嫂和燕姊姊,长途跋涉,饱受风霜,晚辈于心不安,
实不敢当……”
话未说完,“千面神妪”已愉快的哈哈笑了,同时,笑声说:“今后我们是一家人了,何
必再分彼此?”说罢,立即又望着晓燕,李嫂兴奋的吩咐说:“李嫂去准备酒菜,燕儿去收
拾旅途用品,饭后我们马上动身。”
李嫂愉快的应了声是,转身走了出去,但在她的眉宇间,似是有一丝忧虑。
纪晓燕原就静坐不语,这时默默的向着“神妪”福了一福,紧跟李嫂身后走出去,是以,
黄剑云无法看出她的心意。
纪晓燕、李嫂走后,“千面神妪”又向黄剑云问了一些有关“八大金刚”的住地以及使
用的兵刃暗器后,才顿着黄剑云迳向厨房走去。
四人饭罢,齐集院角的变相东房内,由“千面神妪”规定各人的扮相及衣着。
“千面神妪”扮成一位精神奕奕的葛布老人,手中拿着一根虬藤杖,紧急时,显然那就
是兵刃。
晓燕身穿淡紫公子衫,头束银缎儒生巾,腰佩宝剑,足登粉履,是一个文武兼修的俊美
少年。
李嫂秀发高挽,横插金钗,上穿宝蓝锦边罗衫,下着灰绫百折长裙,完全是一位雍容华
贵的中年妇人。
黄剑云衣着虽然不变,但为了避免“追风虎”等人遇见而被发现,“千面神妪”特的为
他加了两撇八字小胡,眼角添了几道淡淡的鱼纹,并给了他一柄玉骨折扇,俨然是一个中年
文士。
四人装扮妥当,关好门窗,锁上院门,迳自走下岭来。
到达环山官道上,依然是车如流水马如龙,那些乘轿步行的香客,以及三山五岳的英雄
豪杰,有的刚来,有的离去,情形十分拥挤。
“千面神妪”和黄剑云四人,挟在离去归乡的香客中,也雇了一辆一骡二马的燕翅纱窗
大轿车,不但便于传授剑云“变相奇术”,也可避人耳目。
时值深秋,天高气爽,农作物早已收罢,由终南,经蓝关,直奔太华的沿途官道上,行
人络绎不绝,各地迎神赛会,相互邀饮筵客,更是处处热闹。
这天中午,黄剑云四人的大马车,已如飞驰进了“孟兰镇”。
“孟兰镇”距离太华山虽然尚有数十里地,但笼罩着白云雾气的巍峨山势,却已清晰可
见。
“千面神妪”见已中午,决定在孟兰镇打尖,日落以前,仍可赶达太华山前。
李嫂吩咐了一声车夫,就在一家酒楼兼客栈的门前停下来。
车夫将车一停,早有招徕生意的店伙酒保,将下车踏凳搬过来。
四人依序下车,在酒保殷勤的引导下,迳向酒楼上走去。
“千面神妪”在前,黄剑云和李嫂居中,纪晓燕跟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