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劫 - [司马紫烟]

第 2 卷 第 八 章 [4]

  石崇道:“朝廷决策,也不能由着他们高兴就接受,不高兴就反对,皇帝今天又召集各部尚书会商。”

  绿珠道:“那么皇帝就得准备打仗了!听司马伦的口气很坚决,如果朝廷不收回成命,他将不惜付之一战。”

  石崇道:“皇帝也作好准备了,叫我筹措军费粮饷以备战,削藩的旨意不久即将颁出,每人削减的数额也核定了。

  多则减半,少则削减三、四成不等。

  若此议成章,朝廷将握有全国六成以上的军力,再也不受那些藩王的威胁了。因此,皇帝为此很积极……”

  绿珠道:“皇帝自然很积极,但是那些藩王却不痛快了!他们若全力一战,皇帝就挡不住了。”

  石崇笑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绿珠忙道:“什么秘密?”

  石崇压低了声音道:“皇帝早已成竹在胸了,他主张先从几个大的藩王开始,而且先从关系疏远的藩镇着手。

  然后拉拢几个近亲为内援,不但不削,反而要加重他们的实力,这样一来,抵抗的力量就弱了。”

  绿珠道:“唇亡齿寒,吞掉了远的,就会向近的头上开刀了,我想那些人不是傻瓜,不会上这个当的。”

  石崇一笑道:“这是那年轻小子一厢情愿的想法,皇帝明白得很,却故意装着不知由着他闹去。

  若是成了,对皇帝自然大有好处,万一反对的力量太大了,朝廷吃不住,最后把过错推在那小伙子身上,杀了他以平众怒,对皇帝毫无损失。

  皇帝当然不会把全部兵力都用出来的,一定会保留足以自卫的战力,不会动摇根本的。”

  绿珠轻吸口气道:“皇帝岂不是阴险得很?”

  石崇笑道:“这就是权术,历来的皇帝都是如此的,也只有那种毛头小子,才会楞着出头去干那种傻事!”

  绿珠目光望向远处……

  司马伦果然对石崇有了行动,不过他自己没有来了,只派了他的门客孙秀,但重要的权威性却完全一样。

  所以石崇仍然要亲自迎接出门,因为孙秀不但是司马伦的私人代表,而且还是他的智囊与谋士。

  司马伦在外表现的那些小聪明,多半是孙秀在暗地里供给的。

  有事情求到司马伦,必须先打通孙秀的关节,孙秀若是点了头,未必能帮上忙,但孙秀若不点头,事情必败无疑。

  因为这家伙一张嘴要破坏一件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危言耸听,百般挑剔,直到坏事为止。

  他是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代表,所以石崇一听孙秀上门,眉头就深深的皱了起来。

  把孙秀接到厅上坐下。

  寒喧过后,石崇就笑道:“孙兄今日怎么得闲?”

  孙秀哈哈一笑道:“尚书大人,在下是个劳碌命,那里会有闲?今天奉了王爷的令谕,来向尚书辞行的。”

  “不敢当!不敢当!怎么?王爷要回去了?”

  孙秀道:“王爷本来倒是还想多留几天,因为他对京中的日子实在颇为留恋,只是朝中有几个人想巴结皇帝,提出了什么削藩之议……”

  石崇忙道:“这都是一些刚进朝廷的毛头小伙子,昧于大势,一味想求表现,才在朝廷提出这个混帐的建议,下官立时就加以反驳了。”

  孙秀一笑道:“这一点王爷已经知道,朝廷上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王爷很清楚,还望尚书公一本初衷,继续支持王爷,王爷当然也不会忘记的。”

  石崇心中微懔。

  他在朝廷上也没对削藩之议多作发表,因为他知道这真正是皇帝的意思,不管是反对也好,赞成也好,二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但是他地位很高,对这类重大的国事,多少总得表示一点意见。

  所以皇帝问到他,他只能说兹事体大,不宜速作决定,必须要谨慎研究,从长计议……

  这是个很狡猾的答复,可以说成反对,也可以说成同意,两不得罪,而且廷中臣中一些老于世故的大臣,差不多全是这样回复的。

  在孙秀面前,他为了讨好司马伦,把自己归纳在反对的这一边,那知孙秀竟顺着口气,硬把他列在司马伦这一边了。

  石崇并不想表明自己的立场,但孙秀说了,他也只能含混地道:“自然!自然!下官当得尽力。”

  孙秀却不想放过他,又挤了他一句道:“尚书公,王爷很清楚,光是那些小家伙叫叫喊喊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真正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的,还是你们这些中枢大臣,尤其是尚书公与王丞相,更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只要尚书公肯尽力,相信皇帝必会打消此意的。”

  石崇不禁冷汗直流,孙秀的话,分明是要他出头倡言,在皇帝面前表明反对的立场,那可是件很愚蠢的事。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讨好了一些藩王,但也可能得罪了皇帝,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他擦擦汗道:“下官自是尽力,但只怕位卑言轻,难以起得作用,因为这件事最说得起话的还是王丞相。”

  不得已,他只有朝王浑的身上推了。

  “尚书公与王公不是私交很好,而且也走得很近吗?”

  石崇干笑一声道:“孙兄明鉴,在长安,交情是最靠不住的,何况下官与王公也只是利害之交而已,酬辞往来虽频,但看法则不见得一致。”

  孙秀笑道:“那没关系,只要利害一致就行了,所以王爷也不想全靠朝中的关系,才急急地赶回去。

  一则是加强准备,二则是连络一些利害相同的宗室藩王子弟,大家结合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努力。”

  他虽未明说,但准备些什么,石崇自然明白。

  削藩之议若成定局,他们是不惜武力以抗的。

  石崇很后悔自己搭上司马伦关系了,他们若是起兵与朝廷对抗,自己夹在中间就会两头不讨好。

  孙秀笑笑道:“这只是王爷私下的意思,通知尚书公一声,也让尚书公心中好有个底子.当然,必要时,尚书公也可以把话转述给王丞相听,让他考虑一下利害,他就会转而支持尚书公的立场了。

  因为真到兵戎相见那一天,朝廷能用的兵,必然就是王爷手中那点底子,问他够不够跟几位藩王的联合大军一战?”

  石崇知道这些话绝不能说,只要一开口,就是把自己的立场完全站在赵王司马伦那一边了。

  但是这个时候,他只有含糊的答应着道:“是!是!

  下官有机会定然与王公说个清楚的。”

  孙秀笑笑道:“尚书公还可以进一步告诉他说,就算他的兵真能打吧!几仗拼下来,也差不多了。

  那时,不管他为朝廷建了多大的功,他在朝中的势力却也完了,长安是个最现实的地方,手中无拳无勇是当不了家的。”

  石崇很高兴,这个理由倒是可以跟王浑说的。

  王浑之所以能起来,是拚倒了王恺,但王氏子弟只是失去了主宰之权而且,势力仍是存在的。

  只要王浑的实力一薄弱,立刻又可以取而代之。

  王浑却是个经不起垮台的,他虽然也姓王,却不是王恺那一族系的。

  他的实力全仗着握在手上的那些兵以及后来所结的党羽,那些外围的兵镇,只是因为他有较强的实力才依附他,只要那些实力一震,立刻就会星散。

  因此,王浑即使能为朝廷击退了那些反抗的藩王,自己也一定跟着垮台了。

  而他目前身居丞相,若有兵战,抗御扫荡都是他的职责,要打仗,他就必须动用自己的兵。

  想到这里,石崇高兴了一点。

  因为,至少可以把王浑拉在一起,反对削藩的立场。

  这样一来,力量就大得多,不怕皇帝不答应,而在司马伦这边也尽到人情了。

  因此石崇笑笑道:“是的!是的!下官跟王公把利害关系一说,他必然会为王爷效力的。”

  孙秀傲然道:“王爷此刻手中实已握有举足轻重的力量,本来是因为自己人,不好意思太过份,但皇帝如果转错了念头,认为王爷好欺负,那就大大的错了。”

  这番话已形同叛逆,形成了大大的不敬了。

  只不过那些臣下对皇帝的恭敬只在表面上做做文章,私底下却全不是那回事,所以石崇听了只是笑笑。

  孙秀又开了口:“故人此番造访,一则是申述王爷感谢尚书公支持之德,二则还有两项请求。”

  这是石崇意料中事,司马伦派人来,必然是要钱,这笔钱不在少数,但是花得是有代价的。

  因为有了那样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他行事就有更多的方便。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动动脑筋,钱不要自己出。

  石崇在这方面是老手了,算盘子打得又灵又精,乐得大方地道:“王爷太客气了,吩咐下来就是。”

在线小说阅读,武侠,玄幻,推理,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