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落花有意 如胶似漆 慧黠巧思 捷足先登 [2]
长孙骥忽向燕玲道:“寒舍在南郊,我们还是穿城而过比较近些。”
燕玲对长孙骥是百依百顺,含笑点首。
两人穿城出得南关不远,即见小雁塔巍峨矗立,长孙骥回忆童年时,常在大小雁塔之上回旋攀越,此情此景,依依仍在目前,不禁笑道:“玲姊,见过家母后,小弟伴你大小雁塔一游,此为千百年名胜古迹,不可失此良机。”
燕玲嫣然一笑,百媚回生,长孙骥怦然心动。
曲江池一水莹碧,大雁塔后瓦屋数十家,-低与人齐,只见长孙骥向第三家门首掠入,人尚未进得去,便高唤了一声“娘!”
只听得厨房内应了一声:“谁呀?是骥儿么?”随着走出一个双鬓已白,面目慈祥六旬开外的老妇来。
一见长孙骥,巅巍巍的叫声:“骥儿!”一把搂在怀中,凤目淌下珠泪。母子天性,数日未见,宛如久别归来。
长孙骥也哽咽叫了一声:“娘!”声音十分激动,燕玲看在眼内,自伤早失母爱,虽说“余仙子”对她痛爱逾-,但缺少温暖,情不自禁地双眸潮湿。
长孙骥母亲瞥见燕玲立在长孙骥身后,人品俊秀都丽,较其子更胜,松开了手向长孙骥道:“这位是谁?”
长孙骥恍然忆起燕玲,俊面一红,正要启口,那燕玲跨前了一步,竟娇声也唤了一声:“娘!”
长孙骥母亲大为愕然,忽然燕玲揭掉武生巾,露出一头乌黑长发,长孙母微“哦”了声,心下明白五分,继见长孙骥一脸通红,更自-然。
长孙母把燕玲搂在怀中,仔细端详,忙道:“好孩子,娘有你这么个女儿就好了。”
燕玲偷望着长孙骥做了一个鬼脸,长孙骥当着其母面,循规蹈矩,心气燕玲顽皮,不禁怒视了燕玲一眼。
长孙骥母亲见燕玲聪明伶俐,人又长得一朵花般,不禁异常痛爱,只觉这个媳妇走遍了天下也难找到,此时,见儿子虽好,但有很多事,做母亲的也要避讳,无法出口之时,长孙骥对燕玲怒视,忙道:“骥儿,别吓坏了她。”
长孙骥笑道:“娘真偏心,有了她就不要儿子了。”
燕玲此时心已大定,她知只要获得长孙骥母亲欢心,一切难题均可迎刃而解。
长孙骥眼看着其母搂着燕玲进入卧房,其母口中不停地问这问那,燕玲嘴巴也真乖巧,甜言蜜语,连哄带骗,只听两人笑声不歇。
长孙骥立在房外发了一阵怔,笑笑走进厨房,灶上正滚着一锅热水,灶边罢了一大盘芥菜,看来其母正要将芥菜入锅。
他在家中已是做惯顺手,卷起袖子,动作如飞,纯熟自如。
长孙骥在厨房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半个时辰过去,一餐丰盛菜蔬已摆在桌上,热香四溢,他只听见其母与燕玲在房中喁喁私语,微弱得几不可闻。
他立了片刻,忍不住唤了声:“娘,饭好了,您老人家与玲姊好出来了。”
不一会,长孙骥只见其母与燕玲的双目红肿,尤其是燕玲云鬓蓬松,钗-零乱,显然是经过一番长久的哭泣。
席上,长孙母对长孙骥道:“骥儿,你玲姊姊幼失怙恃,身世可怜,你以后不要欺侮她,娘知道了,可不答应你。”
长孙骥笑道:“孩儿怎敢?”心内暗暗叫苦,她不欺侮自己就是好的,这有何可说,偷眼望了燕玲一眼。
燕玲见长孙骥神色尴尬,禁不住嗤的笑了出来。
一对璧人,使这茅屋内洋溢欢欣,长孙骥母亲八年来,今日首次衷心的愉悦,她此刻有此心意,自己偌大年岁,六十有三,譬如朝露晨雾,能有多久,恨不得立即命长孙骥与燕玲成亲,早日抱孙,膝下承欢。
固然长孙-之死,使她痛心疾首,八年来茹苦含辛,将长孙骥抚养长成,兄仇不报何以为人,师门重任更应肩负,无奈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却是杳不可期之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念,只在其母脑中盘绕。
她知道长孙骥自幼孝顺,不敢稍违母命,然而燕玲这方,她未便出口,因为她由燕玲口中得悉,燕玲也是身有大仇待报,几次溜在口边的话,又-回去。
抱孙心切,急事急办,长孙骥母亲打算晚间探问出燕玲口风再说。饭毕,长孙母道:“骥儿,为娘想小睡片刻,你可陪玲姊姊去雁塔一游,晚上,娘还有话说。”说着,自走进房内。
四目相对,无限情意尽在不言中,燕玲仍然扮做文生模样出去,两人俊逸潇洒,秀丽不群,路人纷纷注目。
长安秋景,绚丽中搀有一点肃杀意味,霜枫喷红笼火,枝叶凋黄离枝,云高天远,雁回南旋,悲鸣长空,一阵西风卷起黄尘漫天,如在雾里行走,尤其是西风残照,灞陵伤别两景,千古传绝。
跨过曲江池,即见流水亭榭,红墙绿瓦已现斑驳,此为唐代新进士赏宴之处,遗趾残颓窳败,逐渐烟没,仅余老柳寒鸦,萋萋芳草。
长孙骥两人一踏近慈恩寺,穿过殿厢,到达院中,长孙骥目睹数株古柏,仍然矗立云霄,摩挲青翠,不由一阵黯然,他虽只离开数日却如隔世之感,通常总在夕阳余晖里,古柏之下,迎候鹤颜清癯,慈眉白发的天悟上人,数年来,从未间断,如今云天杳杳,睹树怀人,能不伤感。
燕玲并不知道他心怀伤感,趋睹院中石碑,人名累累,长孙骥瞥了天悟上人旧居云房一眼,暗叹一声,踅在燕玲身后,笑道:“此处便是所谓雁塔留名,相传唐人张莒,进士及第后,偶游慈恩寺,题名雁塔下,后登科者,相继仿效,俗不可耐,有什好看,我们且上雁塔,极目千里,岂不更好。”
燕玲随着长孙骥登上塔顶,只觉塔势如涌,孤高耸天,鬼工峥嵘,长安楼阁万家,一览无遗。天风汹涌,两人振衣猎猎,望之若仙,长孙骥情不自禁地微吟:“……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
这是唐人岑参游慈恩寺浮图有感五言古诗中句。
燕玲皱眉娇笑道:“骥弟你也不嫌自己酸得腻人,我们去小雁塔吧?”
长孙骥笑笑,同着燕玲拾级而下。
小雁塔距大雁塔非遥,片刻可至,小雁塔凡十五层,高一百三十尺,在荐福寺内,但荐福寺本名为小雁塔湮没。
荐福寺为隋炀帝居藩之旧宅,后舍为寺,崇奉密宗,义静三藏译经即在此寺,唐武后文明初,名大献福寺,天授初,改荐福寺,中宗景龙时,大加营饰,宫人又出钱建塔,因其与大雁塔相对峙,形式略小,故名小雁塔,明嘉靖年间地震,塔裂为二,后又地震,塔稍后合,今塔之中身仍裂尺许,自顶以下,成一直线,诚奇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