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冒充兴风浪 潜入欲偷袭 [2]
他忽然发现正自闭目的清莲师太,便一声怒吼:“把这妖尼锁上。”
两个刚站起来的捕快自腰间要取链子了,却被了无大师喝退。
“不要动她,她也是受害人。”
章飞道:“那么,恶人呢?”
陶克道:“恶人仍然在里面,章捕头,如今你们醒来了,要不要再进去抓人?”
他拍拍章捕头的肩,又道:“下面的恶人会用毒,你们如果再下去,最好学我们,先把鼻孔用湿棉花堵上,还有,下面的恶人会放毒烟火,也要多加小心了。”
章飞的浓眉紧紧地皱起来了。
他已经吃过一次亏了,再下去,他就是猪。
他自己就暗自下决心,再下去是王八蛋。
“老弟,听你这么一说,我得派你个差事了。”
陶克道:“你说!”
章捕头道:“你为官家办事,少不了你的功劳,兄弟,你守在此地,我这就回桐城去调兵遣将,不出大半天的,我就赶来了。”
陶克道:“功劳不敢要,章捕头可得快些回来,这地方阴森森的叫人不自在。”
章飞道:“当然会来,你放心吧。”
他把四个捕快叫过来,叱道:“平日里叫你们多机灵,勤练功,你们偏不听,可好,差一点把命丢在地道里,死了还没人知道,可恶!”
四个捕快低下头,然后……
然后跟着章飞匆匆地走了。
陶克冷笑着对了无大师道:“他会来吗?”
了无大师道:“他有理由不会再来。”
陶克道:“他的理由便是这儿并不属于桐城县管辖,这儿是襄阳府。”
于是几个人便哈哈地笑了。
了无大师对清莲师太道:“师妹,怕是你真的中了段巧凤的手段了。”
清莲师太道:“那个歹毒的女人,再若遇上,我饶不了她。”
了无大师道:“师妹,你还是先回清莲庵吧,我以为你的处境也很危险。”
清莲师太道:“师兄的意思是……”
了无大师道:“我以为段巧凤那帮人必然就在你住的清莲庵附近,也许那里有秘道,只不过你不知道罢了。”
清莲师太道:“我回去以后会加以注意。”
陶克对了无大师道:“大师,你老人家也一同回清莲庵去吧,这里由我兄弟五人再进去,我就不相信找不到铁石心几个人。”
了无大师道:“你们已堵住鼻孔,但那毒女人尚有硫磺火药,你们如何防范?”
陶克道:“大师放心,火焰只是一阵,我们只要躲过,立刻扑杀上去,就不信这毒女人能拦住我等。”
了无大师道:“多加小心呢。”
陶克又对清莲师太施一礼,道:“如今事情明朗,师太果然冤枉,在下等失礼了。”
清莲师太这才问了无大师,道:“师兄,你怎么会认识他们几人的?”
了无大师哈哈一笑道:“自从托钵江湖,老衲便决心把一身所学,传授给需要习武的有缘之人,于是,十多年来,我分别遇到他们五个,便也把武功传授他五人,真是巧合,他们五人竟然会不期然地遇在一起了。”
清莲师太重重地看了陶克五人几眼,她点着头道:“有善因得善果,师兄,这五位习了本门武功,江湖上是一支不容别人忽视的力量。”
了无大师道:“是他五人救我脱离地牢,真乃造化弄人呢,哈……”
于是,了无大师陪着清莲师太,二人缓缓走出土地庙,这师兄妹二人往清莲庵去了。
陶克五人一阵商量,五个人决心往地道中杀过去,因为,既然清莲庵内无出口,那也只好从地道中冲杀了。
陶克想了个方法,他命成石快去买来几张大草席。
冬瓜唐不明白,要这东西干什么。
常在山也迷惑不解,但陶克也不说,只叫成石快去办。
那成石跑到城外,一口气买了十张大草席子扛回土地庙来了。
陶克立刻命成石四人把草席卷成圆筒状,从那具空棺材底部放进下面,然后又把另几张草席卷成圆筒,一张套上一张,连到后墙外面。
陶克伸手试试风向,果然阵阵凉风吹进圆筒卷起的草席中直往地道下面吹送。
冬瓜唐大笑,道:“大哥,这点子真不错,那毒女人如果放火焰,奶奶的,先烧死她自己。”
陶克道:“距离太远,大概只能自保。”
常在山道:“大哥,我们快进去,晚了也许那毒女人会跑掉。”
毛汾水把卷起的席子又找来绳子捆住,伸出墙外的通风口又用石头抵住,大伙这才又跳入地道中。
冬瓜唐与常在山二人带着火把走在前面,这五个人一路往清莲庵方向急走着。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他们又到了那两间地室外,发现好像又变了。
只见室中除了粗重家具之外,被子床单箱子全不见了。
陶克立刻道:“逃了!”
冬瓜唐道:“大哥,快找出口呀!”
前面一道暗阶,台阶只有半尺高,登上台阶,只见相对门的是两个石室,再往前走不过五六丈远处,又是两间地室,其中一间摆设着佛堂,供的是观音菩萨。
这一段的通道比之刚进来的长地道又窄多了。
陶克五人奔到地道末端,只见一道窄石梯上端有微弱光线照射,陶克不开口,他以木棒前指,一口气奔到转弯处,便也看清楚原来是个石洞。
这时候冬瓜唐四人也相继走上来了。
陶克对冬瓜唐低声道:“怕是被你说中了,毒女人那一伙逃了。”
说完,陶克往洞口奔去,只见洞口堆了许多枯枝石头,想是伪装用的。
于是,五个人在洞口四下看,这儿正是清莲庵的另一边,紫竹遮盖大部分山坡,远处江水似带,弯转的流动着,而这里应是清莲庵山坡最荒凉的一面。
陶克顿足道:“果然逃掉了。”
冬瓜唐道:“大哥,咱们还是接走了无大师,大伙一齐回刘家庄再作定夺。”
陶克道:“也只有如此了。”
几个人一路往清莲庵走着,不料山道上来了个打柴的老者,这老人扁担扛在肩头上,一端挂着斧头和干粮袋,草鞋一双套在布鞋上,一路走一路还哼着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