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枝节横生 [1]
已经是四月下旬,他到了紫沙洲的对岸,带了一些干粮,趁月黑风高的晚上,泅水过江,踏上了紫沙洲的南面滩湾。第二天,他藏身在野草中,向洲中心的树林窥探,竟然一无所见。入夜,他小心翼翼地深入腹地。可是,他白来了,林中的茅屋已经全部倒塌,红娘子一群贼人已经远走高飞,未留下任何可资追寻的线索。他失望地离开,第二天,紫沙洲来了大批官兵,搜遍了全洲,一无所获。从此,他又得费尽工夫,另觅贼婆娘的下落了。首先,他必须找盘缠。金银不是地上长出来随处可拾的,必须靠自己去赚取。江湖人混日子并不困难,但他并不是混日子,为了寻找贼人们的下落,必须靠银子活动,光混日子是不行的。他不是做贼的材料,又不屑伸手乞讨,银子从何而来?“姓岳的该已远出千里外啦!我该放心谋生了。”他想。池州府,在这一带是大埠,境内有一座原是玄门胜境,后又成为佛教名山的九华,佛门弟子称此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读书人则因唐朝大诗仙李白改此山为九华(原称九子山),而且上面建有一座李白书堂,少不了经常到此地来流连游览。因此,池州府经常有三教弟子往来,市面繁荣,环境相当复杂,也正是江湖人谋生最易的地方,龙蛇混杂,九流荟萃。上次从东流吉阳镇重回紫沙洲,与及从太平府到东流,他已经两次途经池州,这次算是第三次莅临了,前两次虽未逗留,总算对该城不陌生,对池州府的形势,多少有些印像。午牌初,他绕道从通远门入城,转出西大街的通政巷。府城有七座城门1,通远门在城南,他从通远门入城,表示他是北上客,不是来自东面,小心谨慎,防患于未然。费了一番口舌,他说服了一个柯姓菜贩,以二两银子作宿费,言明借住十天。然后花了两天工夫,在各处走走先了解环境,再行决定如何赚钱。池州的附近是贵池县,县西境滨临大江。春汛已过,去年由知府何大人绍正发工兴建的何公堤,被春洪冲损了不少段,必须在秋汛来前修好,因此何大人正征集合村里的义务丁役与招请熟练的泥水工人,正在抢修损坏的堤防,何公堤每天有数百工人,城中的卖食物小贩皆出城远至工地做生意。他的居停主人早出晚归,家中只留下两个八九岁的小孩。柯姓小贩发妻已亡故三年,仍未续弦,日下两个小孩无人照顾,而且家境清寒,相当可怜。两个小娃儿一叫大龙,一叫二虎,居然很懂事而且十分健壮。三天中,他和大龙二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带上他在城中观光,在各处街巷转,他在小娃儿的口中,得到不少宝贵的消息。他的姓名已改为胡峰,行业是木工,但不是木匠,木匠有专门手艺,他只是个杂工而已。过了五天、眼看盘缠已尽,必须有所举动了,府城的动静已打听得相当详尽啦!巧的是贵池县学西面的黄侍中祠需要木工,修理偏殿崩塌的殿堂,那是供奉本朝初靖难之役死节的黄侍中夫人翁氏及二女的偏殿,翁夫人血影石就供在殿中。他以木工的身份前往应征,在本城名木匠曹师父手下工作,总算解决了食宿问题。呆了十余天,他从工人们的口中,又探出不少事情。邓位曹师父年届花甲,可说是本城的万事通,当年刘七经过池州,本城投贼的地痞流氓大肆趁火打劫,这些败类的来龙去脉,老人家记得清清楚楚。他摸清了曹师父嗜酒的毛病,每天自掏腰包买上两壶好酒孝敬。酒后,曹师父便会打开活匣子,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地把本城的好坏一古脑儿吐出,少平了也发发牢骚,把那些坏坯子臭骂一顿吐口冤气。这天,曹师父病酒,停工一天。他在酒中动了手脚,曹师父病酒乃是意料中事。
一早,他穿了一袭褐衣,衣内缠了龙泉软剑,信步出了西门,然后向北一折,沿一条城壕外的小径,进入两里外的一座小村落。这是城郊的一座小村,只有三十余户人家,附近全是菜园。村中的健壮男人,一部份已到何公堤应役去了,进了村,孩子们吵,娃娃们闹,黄犬吠叫,迎接他这位不速之客。村中的男女老少各有活计,并未对这位陌生人注意。他拉住一位小娃娃,含笑问:“小朋支,这里有一个陈三矮子,他住在哪一家?”
“在村尾那一家。”小娃娃指着村北说。“是不是门口有两株树的那一家。”
“是那边的一家。”小娃娃指手划脚地解释。他塞给小娃娃两文制钱,含笑走了。这是家新建不久的茅舍,两进院,门前乱槽槽地堆了不少老菜叶和发育不良的瓜果,一群雉鸭在门前的院子觅食。柴门半掩,一个身高仅五尺左右的中年人,恰从后面的小径挑了一担菜蔬快步走出前院。他上前作揖,含笑间:“是陈三兄么?小可胡峰,从城里来,特来请见。”
陈三放下担子,咧嘴一笑,用腰帕拭着满险的汗水,不断点头欠身笑道:“我就是陈三矮,胡爷,我们少见吧?请见不敢当,屋里坐,屋里坐。一面说,一面伸手引客。两人在堂屋落坐,陈三亲自端上一碗茶。李玉道谢毕,笑问:“陈兄似乎没有亲人哩!嫂夫人可好?”
“我?我只种了三亩地,那家的姑娘愿跟我挨苦?还没娶妻呢!”陈三苦笑着说,笑容充满了自嘲的苦味。“哦!陈兄是一个人住么?”
“我还有一位长工,住在后进,他目下在田里除虫,胡爷从城里来,请问……”
“小可是太白楼的伙计,听说陈兄的菜很不错。因此想来看看,能否带小可到田里走走?”由于诗仙李白在池州流连甚久,各地在他游踪所经之处,留了不少怀念他的名胜建筑,城中的太白酒楼,是颇负盛誉的一家,地方名流外地达官豪客,皆知太白楼掌厨师父的手艺了得,可说是府城首屈一指的酒楼。陈三一听是太白楼的伙计,大喜过望,如果能获得供应太白楼菜蔬的生意,那将是天大幸事。该楼的菜蔬只要精品,出价比市面高得多,附近的菜园主人,谁不希望接太白楼的生意?赶忙说:“胡爷肯赏光,小可求之不得哩!不是我陈矮于自奖自夸,田里的应时菜蔬保证肥嫩新鲜,价廉物美,供应不断。请随我来,这边走。”李玉含笑相随,转过屋后,经过四五座菜园,方到达属于陈三的菜地,远远地,便看到一个身材高壮的中年人,正在菜畦间察看每一棵菜蔬,不时用一根小竹枝,驱赶在菜畦间飞舞的粉蝶。见有人走近,放下活计向这一面定神注视。“那位就是陈兄的长工么?”李玉问。“是的,他叫李四,本城人,对种菜很内行,是个肯苦干的好长工。”
“陈兄有事请自便,小可与李四走走便可,顺便也请教他一些有关菜蔬的事,他定然很内行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