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八方风雨会中州 [1]
这是一张极为平常的请柬。
这张请柬,色呈大红,格式大小与寻常请柬一般无二,看上去毫无奇特之处,只是一色烫金边框颇为考究。
但是,就这么一张红纸折成,长阔不过数寸的大红请柬,其分量之重,却大得无法形容,就像天崩一角,倾堕人海一般。
宇内为之震荡,江湖为之沸腾。
武林中,各大门派,一谷,除飞云堡外的二堡、五庄、四寨、各大帮派……以及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无不先后收到了这张大红请柬,无不在被邀请之列。
每个被邀请的人,在收到了这张请柬时,略一注目,都会神色剧变,心神狂震,仿佛见到魔鬼。人人的表情、感触,虽因身分地位而不一致,但心中的震撼却完全一样。
就这么样,这区区一张毫无奇特之处的大红请柬,未出半月,就震动了天下武林,整个宇内。
委实称得上惊天动地,惊神泣鬼。
这张大红请柬之所以惊心,既不在它的外形,那么就该在它的内容了。
请柬的外面,写的是被邀请者的姓名,姑且不沦,也不值一提。
请柬里面的字儿呢?
也并非是什么锦绣文章,字字珠玑。
只是每一句、每一字,都具有不可思议的无形力量,足以震撼人心,撕裂人胆。
这张请柬发出的目的,是在邀请那些被邀请之人,参加一个所谓千毒门的开派大典,注明敬备百毒大宴接待。
武林中,开派大典异常隆重,究属常事,不足为怪。怪就怪在这一向不闻于世,听起来十分陌生,但却令人讶异的三字千毒门名称上,何况,又有百毒大宴这种字眼。
这已经够震撼人心了,然而更惊人的还在后面:大典后举行赛宝大会,凡被邀请的同道,人人均可携带一件奇珍赴会,能以奇珍冠绝全伦,夺得魁首者,主人将以一宗稀世至宝奉赠,而那宗稀世至宝,赫然竟是天下武林人梦以难求的紫风钗。
日期是八月十五日,月圆之夜!
地点是在北邙幽冥谷!
而署名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千毒门主。
这张请柬,可说充满了神秘、恐怖、阴险、诡谲的色彩。
真能令人战栗不安,望而怯步。
可是,就因为它充满厂神秘、恐怖、诡谲,却更激起了天下武林人物的好奇之心。
也许是紫凤钗的诱惑力太大了。
这一宗稀世至宝的诱惑力盖过了一切,也淹没了请柬上一切令人不安的字眼。
于是,八方风雨会中州!
谁也不考虑那请柬之后隐藏了什么。
谁也不考虑自身的吉凶祸福。
一时宇内征尘蔽天,车马动地。
通往洛阳的官道上铁骑频繁,行人不绝。
洛阳城内家家客栈客满,处处酒楼座无虚席。
小小的洛阳城,突然间成了风云聚会、卧虎藏龙之地。
这是八月十三的夜晚。
距那千毒门的开派大典,赛宝大会之期,只剩下一天。
洛阳城中,一家名唤中州第一楼的酒楼中,灯火辉煌人声沸腾。
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楼上,猜拳行令之声与那阵阵丝竹之声,悦耳动听的曼妙歌声,汇合成一片无限热闹的气象。
这座中州第一楼,不愧有第一楼之称,建筑豪华,摆设雅致,招待亲切不说,便是那醇酒美人,也是洛阳城中其他酒楼所望尘难及。
此刻华灯初上,座中早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逗人发馋的菜味酒香。
堂倌们往来奔走于酒客之间,汗流浃背,却笑逐颜开。
一眼望去,满楼酒客中,几乎九成清一色的是武林人物,是故那喧嚣之声及那阵阵震耳大笑,也较干日来得特别狂放豪迈。
这是武林人物的本色,也是扛湖豪杰与一般人的不同处。
不过,其中却也有少数人显得比较安静,闷声不响地静坐着,轻品浅尝。
与四下三、五成群,据桌大嚼,斗酒块肉的豪放人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是五个灰衣老者和几位年轻人。
那五个灰衣老者虽然也是聚坐一桌,举止神态却很斯文,而且人人眉宇间都有一种凝重端肃之气,对身边猜拳行令的热烈场面,与悦耳的丝竹歌声,直似听若无闻。视若无睹。
而那几个年轻人,有的也是共据一桌,有的则独占一席。
共据一桌的是四个劲装青年,眉宇间英气逼人,身披风氅,腰悬长剑,益显气宇不凡,飘逸晒脱。
那各占一席的一个是面色焦黄的白衣文士,一个是英挺秀拔的青衫书生。
白衣文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而那俊美英挺的青衫书生,双目开合之间,精光异露,手执一把玉骨描金扇,倒是甚为扎眼。
还有便是那靠近东边角落一副座头上的黑衣大汉,此人身躯魁伟,头戴一顶宽沿大帽,压得低低的,令人无法看清面貌,但由他颔下一把如猬虬髯看来,可知其相貌必然威猛慑人。
酒酣耳热之际,猜拳行令之声更形嚣张,竟将那阵阵丝竹之声压下去不少。
有些人,已自袒开了胸膛,丛丛胸毛,在灯下照耀生辉。
突然,乐声转急,一个曼妙甜美,恍若银铃般的悦耳歌声袅袅而起。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曲红绡不知数。
……
血色罗裙翻酒污。
……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洲司马青衫湿。”
唱的竟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此诗本就伤感,加上唱歌人儿的一副赚泪歌喉,几乎将整个感情揉注其中,入耳直能令人荡气回肠,为之神伤。
好在满座均是武林豪杰,否则必然都要泪洒满衣襟了。
饶是如此,在一阵轰雷般掌声过后,仍自有人扬声叫道:“我等酒兴正浓,怎么大煞风景?换个应景的如何?话声方落,满楼一阵骚动,同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