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争奇记 - [还珠楼主]

第一回 烟水苍茫 双桨凌波人似玉 风尘奔荡 扁舟剪烛夜如年 [7]

  讪讪走去;另两个一是和堂信赔笑,要了根筹,却未给钱,堂信走后,连咳嗽几声,拨回头去向邻座茶客,谈论昨夜所闻书中关于,一会唾沫横飞,放言高论;一会拿眼愉觑肆主,堂值,声音忽又低了下去,好似难关已过,心安意泰,中间又略含着一点顾忌之状。全楼茶座约有百人,堂馆待遇因人而施,脸上神态也是阴晴百变,各有不同。

  那说书的早已坐到台上,二次接过手中擦完脸,打开手中包,取出醒木。琴马。铜指甲,将桌上横着的三弦上好,再取水烟筒,一袋跟一袋,呼噜呼噜狂抽一阵,一面觑定下面茶客人数,眼光跟着堂情乱转,外表还装着毫不介意的神气,向近台诸熟茶座点头招呼,此应彼答;直到堂倌完放了书筹,回到账桌,将小箩中钱晃琅琅往钱筒一倒,余筹打好了结,往墙钉上一挂,才把水烟筒放下,伸出兰花手指头,端起把自备的小茶壶吸了一口,又平咳了两声,然后套上铜指甲,定了定弦,高举醒木,向桌上拍了一下,交代完过场,弹唱一套开篇,紧跟着说起书来。

  舜民一听,乃是“隆中三顾”的后半面。起初见那说书的人物酸俗,无心听书,满意向那老者通谈请教,因见堂倌发筹,形形色色,情景可笑,同时老者又起身往台旁小门走去,归途走向别的茶座与人闲话,未得接谈。及至老者回座,已然开书,台上三弦丁冬几响,立时满堂寂然,悄无声息。再看老者,更把双目闭上,大有专心静听之状,又是大众听书时节,素昧平生,自然不便惊扰,只得耐心等到书说完了再行通问。偶然耳边听到句开篇,觉着音节美妙,弹唱均佳;试再静心一听,这“隆中三顾”本是《三国演义》中一段好节目,经说书人口里一粉饰,更把一代枭雄、旷世奇才的君臣得失遇合、抱负心期以及风雨岁寒、草庐春暖诸般景致,说得来绘影绘声,活灵活现,仿佛玄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与孔明羽扇纶巾、抱膝高卧之状,如在目前,不禁大为赞赏,暗忖荒江小镇中竟有这等好的说书人才,适才真小看他了。猛又想起全堂茶客收钱的收钱,记账的记账,独自己主仆和老者三人桌上,也没收钱,好生不解。

  正寻思间,头段书已然说完,醒木拍案,说书的仍去擦脸抽烟。台下立时乌烟瘴气,添水的、耍青条皮丝的、打手中把的,乱做一圈。再看那老头,睁开眼睛正望着自己,似乎欲言又止,舜民知道歇不多时又要开书,恐出来久了妻室悬念,忙欠身问道:“老先生可以请到这边桌上一谈么?”老者道:“不敢,晚生正要讨教。”说罢,便走了过来。舜民让他上坐,命堂信添了碗茶。两下互问姓名,才知那老者姓苏名半瓢,江苏元和县人,少年游幕,中年改行,以看风水为生。父女二人,别无亲丁。十年前,受一个姓蔡的富家之聘,来到桐庐,心爱富春山水之胜,居停主人生前又为他置了顷许地,便在当地落户,准备老死于此。起初原不叫这名字,只因昔年孤身一人游大白山,发现一条龙脉,追寻入川,在藏边大雪山麓得到半枚周玉,形如半瓢,血沁银惋,古色古香,爱不忍释,数十年来不曾去身,由此改名半瓢,以志奇获,年时既久,真名字反倒忘了。

  舜民这一接谈,越觉那老者丰神古秀,道貌岸然,料是假名避地的高人,所说的话也是半真半假。耳听弦索丁冬重又响起,见众茶客好些朝己偷看,知道当地谈话不便,朝半瓢道:“小弟由永康家乡往杭州进香,船行经此,停在前边不远。如不嫌晚,可能恕我冒昧移至舟中一谈么?”半瓢道:“我正有许多话要和舜翁说,同往尊舟,再好不过。只是夜间惊扰,不好意思罢了。”舜民便叫堂倌算书茶账。半瓢忙说:“无须,连尊管家的,小弟都付过了。”舜民心想与王升一上楼便分作两起,主仆二人并未说话露出痕迹,他是如何知道,并连账也候过?无怪堂倌不来收钱;心中不解,口里正在逊谢,半瓢已然看出,笑道:“舜翁觉着奇怪么?你的行迹我已早知。便是此番过访尊舟,也是为了江家孝女之事而去哩。些须小意思,何必客气乃尔!实不相瞒,先他们还当舜翁是当地官府来此访案,经小弟说了,又有人来说舜翁散钱村童之事,知道舜翁只是一个寻常进香客人,才放了心。不然今晚夏先生的生意,还被你耽误了呢。”语声先时颇低,未两句声音甚高。舜民为他豪爽之气所夺,又想起钱都在王升身上带着,客气反不合适,见众人都闻声回头,颇觉半瓢说话过于随便,不愿停留下去,只得道谢,揖客同行。半瓢也不作客气,起身便走,行经适才立谈之处立定,对那两茶客说道:“我说如何?回去对东家说,这事他弄错了。我和他见面再说吧。”舜民主仆听得逼真,以为另一件事,也没在意。

  三人一同下了茶楼,见街上月光在地,灯火渐稀,铺户多已打烊上门。只有几家茶楼红灯高挑,弦管之声时起时歇,行人也都少见。半瓢独自当先,步履甚快,不时向前凝眺,也不和人说话。舜民两次想问他话,半瓢只是回头摆手,舜民也不明白他是何用意。一会行抵街口,舜民见路侧墙角里似有两条黑影一闪,半瓢也似特意绕到墙角,嘴里低声咕咕两句。等到近前,并不见人,神情颇为诡秘;细忖半瓢貌相言谈决非坏人,也就不去管他。直到过完街口,行抵适才散钱之处,半瓢才立定相待,并肩缓步同行。

  舜民故意问他:“为何走得这急?”半瓢道:“我也受人之托,少时到了尊舟再奉告吧。”舜民不便再问。再行数十步,便到船上。虞妻因舜民久出不归,正在悬望,见有人同来,忙即避开。

  舜民揖客就坐,王升去至后舱端上茶点。客主二人客套几句,舜民便向半瓢询问江小妹的来历。半瓢先请屏退从人,说道:“小妹行踪本极隐讳,除当日卖鱼,便是家居奉母,无人识得她的来历。只因前年冬天下着大雪,她娘犯了呃逆老病,危在旦夕,她听冯阿保说我会医,求我前往她家诊治,才得相熟,渐渐和小女成了知己之友。此女事母甚孝,又有一身惊人本领,每日打鱼所得足可度日。这里地方上虽有个豪绅,仗着财势武力,见她美貌,想打主意。因我和他上辈都有交情,经我出头一说,也就拉倒。叵耐她娘,穷人得了一个富贵病,一年之中至少要犯三四回。每当旧病重发,非上好参茸等贵药不治,而且一回比一回重。平日纵有一点积蓄,哪里买得起参?今日因听我劝,在江中卖蟹,得遇舜翁贤梁孟赠她银两,回来对我说起,嫂夫人还约她今晚明朝在桐君山下相见。她因母病甚重,萍水相逢,又不便过受人恩,来否尚未定。身世来历,她因讳莫如深,我也近半年来才知一二。以舜翁为人,本可奉告,无奈她以前曾再三叮嘱莫向人前提起,不便再为泄露。看她感激称誉情形和所占卦象,舜翁明是她的福星,相见当不止此。早晚自行明告,暂且不要说她。舜翁只当她是一个大有来历的风尘奇女便了。

在线小说阅读,武侠,玄幻,推理,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