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节 [1]
对于张虎侯,他本来就是有些佩服,倘也并没有忘记,昼眉鸟一事之中,他只是一只捕蝉的钟螂,张虎侯封是一只等候在蟑螂之后的黄雀。
“这所以……”张虎侯一声轻咳。“很有可能杨小剑当日早上只是有事外出,在半路给人掳劫去!”
“哦?”
“掳劫她的人可能就是韩康!”
“你怎么会有这种念头?”
“我看韩康对于孙寿似乎并没有好感,言语间针锋相对,倘只要掳去杨小剑,这件事就成为疑案,珠光宝气阁动用孙寿,无疑就志在必得,那一对凤凰得而复失,对孙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e就算他杀尽所有的人,亦难以挽回颜面,何况珠光宝气阁未必由得他杀韩康!如果韩康有所恃,无性命之忧,而的确又看上那一对凤凰,又有意打击县寿,的确可能这样做!”
“嗯,”沈胜衣连随追问:“韩康现在在那里?”
“怡红院,不过这个人老奸巨猾,并不容易应付,你尽可以先从他的老相好如意那方面着手!”
“你意思是要我先去一趟怡红院,在那位如意姑娘方面动些脑筋?”
“你真是天才儿童。”
“怡红院好象不是我适合去的地方。”
“出二阁你都敢人去,难不成怡红院你反而害怕7”张虎侯轻叹。“怡红院的姑娘不但是人美歌美,人好歌好,我不便行走,宝马香车也要请她们几个到来消愁解闷,你有这么好的机会更就不应该错过了。”
沈胜衣只有苦笑。
晚天长,秋水苍,山腰落日,雁背斜阳,璧月词,朱唇唱,犹记当年兰舟上,酒西风,泪湿罗棠,钗分凤凰,杯斟鹊鹃,人拆鸳鸯……
一曲普天乐秋江忆别方了,大堂中坐的一百个怡红院的客人已大拍手掌。
怡红院的姑娘,果然是人美歌美,人好歌好。
花大姑本来就是个很懂得做生意的女人,进来怡红院的客人,有钱的可以化上大笔银子在院中住布置最华丽的楼台,找歌喉最婉转的姑娘,独自给自唱曲,没有那么多钱的亦可以在大堂中跟大伙儿一起听歌,那只需三两银子。
大堂上陈设同样华丽,同样有酒菜供应,怡红院的红人闲着有时也会大堂客串一曲只可惜这种机会并不常有。
不过这未必只是红人歌喉才好。
就好象现在这位姑娘,样子虽然是普通,歌喉已不在珍珠之下。
真正听歌的人所求的只是听到一首好曲。
这种人真还不少,所以怡红院的大堂几乎每一日都是座无虚设。
住在洛阳城中的人,大多数都可以拿得出三两银子。
沈胜衣人来的时候,大堂中已坐了九十九个客人。
大堂的座位只有一百个,只可以招呼一百个客人。
这一百个客人之中,九十九个现在都几乎已拍烂手掌。
只有一个例外。
沈胜衣!
沈胜衣没有拍手,那副表情就像是嘴里刚给人塞了一条臭鱼。
由进来到现在,他已听了三折小曲,一折春,一折夏,刚才的一折春天乐正是秋。
春逝夏至,秋去冬来。
再来的一曲怕就是冬了。
现在也根本就是冬。
沈胜衣现在所感到的冬意,所感到的寒意,比其它约九十九个客人更深,更浓。
他几乎当门而坐,北风正从他背后吹来,几乎已将他吹僵,一对手更就似乎早已没有了感觉。
他叹了一口气,忍不住站起了身子,向侍候在那边的一个小伙计走去。
小伙计不等他走近就已迎来。“这位公子,我不错是说过一有客人离开就替你另外换过座头,但到现在为止,根本就没有客人离开,你公子这大概也看到的了……”
沈胜衣连连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位小兄弟……”
“我今年已经十八,不算小的了。”
“比起我你最少还小七年。”
“哦?你这位老兄未知有何吩咐?”
沈胜衣道:“我这位老兄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赌!”
少兄弟叹了一口气。“这里是怡红院,并不是落月堂。”
“我随时随地,甚么都可以赌,甚么都想赌,甚么都敢赌的。”
“哦?”小兄弟征征的望着沈胜衣。
“我现在就敢与你打赌一两银子,赌我如果说你不知道怡红院有一位如意姑娘,你一定不会问一句我的脑袋是不是有问题。”
小兄弟却立即就问:“你的脑袋是不是有问题?”
“我赌你不会,你偏偏就会。”沈胜衣摇头一笑。“你赢了!”
连随他就从怀中取出一把银子,挑了一两塞入那位小兄弟的手内。
“怎么你这位老兄原来当真!”小兄弟的眼睛立时亮了起来。
“还想不想跟我赌下去?”
“想!”小兄弟的眼睛更亮。
“我再赌四两银子e赌你一定不知道那位如意姑娘住在甚么地方。”
“你输了!”小兄弟马上伸手从沈胜衣手中取去四两银子。“怡红院的每一个姑娘住在甚么地方,我闭上眼睛也可以漠到门去,做伙计的一定要清楚怡红院的每一个角落,认识怡红院的每一个姑娘,记得每一个姑娘的喜恶,行止,这是我们老板花大姑的吩咐,老兄还想不想跟我赌下去?”
这次却是那位少兄弟在问了。
“想不到你的兴趣比我还大。”沈胜衣一笑。“这正合我意。”
“赌多少?”
“我手上还有十五两银子,现在我就将这十五两银子孤注一掷,再跟你赌一次!”
“又是那种赌法?”
“嗯。”沈胜衣点头。
“好,我与你拚了!”小兄弟张开了胸膛。“这次你又要赌甚么?”
“我赌你一定不敢带我到那位如意姑娘所住的地方,让我见上她一面。”
小兄弟一征,忽然问道:“你要见她干甚么?”
“只不过想一见她的月貌花容,想跟她说上几句话。”
“哦?”
沈胜衣道:“那位如意姑娘我已不只听人说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