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天中 - [芦雅萍]

第七章 [3]

上一章:第六章
下一章:第八章

  王石磙憨实地嘿嘿一笑,挠了挠头道:“狼哥!我还豹子胆哩!这会儿我连老鼠那胆儿也没有了!不过是啥呀,赖肚儿蛤蟆支个坯——硬撑着哩!”

  大伙“哄”地一声笑了起来!

  雪如笑道:“王大哥,今儿你正好赶上咱们女子学校的开学典礼。兄弟在山下见了孟知县写的信,料到你必会亲自护送下山的。所以,早也为你留下了一席座位。”

  见杜长官也是这般随和亲切之人,而且众人个个都是毫不设防、一见如故的样子,那王石磙的脸上又是羞惭又是惊喜地拱拳道:“承蒙各位哥哥的抬举,那我今儿就把这张老脸一抹,屎蚵螂爬到砚盒里——也充它一回黑墨丸子当当?”

  众人又爆出一串大笑来。

  如此,几日来绷得紧紧的一张弓,倒被这位山大王的几句话一下子给缓冲了。

  众人乐呵呵地簇拥着翰昌走进喜气洋洋、鼓乐喧天的校园。校园四周,到处都插着唿啦唿啦迎风飘舞的五色小彩旗,墙上张贴着好些花花绿绿的标语。打扮得花蝴蝶似的女孩子们,三三两两地站立在校园各处又说又笑。

  王石磙故作惊谔地问:“老哋!今儿这是赶上啥好日子了?恁多的天仙女都下凡逛来啦?”

  大伙听了禁不住又是一串笑。

  这时,正在校园闲聊的宾客们,一见知县大人来到,俱都笑容满脸地走过来,纷纷抱拳恭迎。听众人问讯的口气,看来,至今俱不知晓这位县太爷被绑上山寨的真相!

  跟在知县后面的王石磙,欢喜之余,不禁有些暗自吃惊。着实料想不到,山城小县,真真是藏龙卧虎啊!出了这么天大的一件事,他的手下竟然能瞒天过海,不动声色之中便翻过个儿来了!如今想想,比起人家来,自己那点子心计和手段,就想成一番正果哩?真真是小鬼儿想成佛——不知还得再修多少世哩!

  自此,这个山大王算是吃秤锤铁了心——一门心思跟定了这位义弟,宁可马前鞍后、执鞭坠镫了!

  文菲乘着县署的马车往城北的女校赶时,一路之上,见好些参加开学典礼的宾客和看热闹的百姓们,车马人流赶会似地源源不断往学校这边赶着。

  山城振坤女子学校校址设在城北的节烈祠。

  文菲曾听纯表哥说过,关于这次选择女校校址一事,他们几个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地方太远了,怕住在城里的女孩子们来来去去不方便,近处又没有现成的地方。因政府拨下的经费有限,一时又不能盖新校。思来想去,还是“师爷”杜先生灵机一动,提议干脆把这座节烈祠堂改成女校!

  此议一出,大家不约而同的击案叫绝!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校舍问题,同时也赋这座戕害女同胞多年的封建堡垒一个全新的意义:他就是要在这座压抑迫害妇女的节烈祠里,设立一处倡言女子平权的大本营来!

  文菲在离校园几十米的地方下了马车后,也不忙着往校园里进,独自一人站在人后面离校门不远的一棵枫杨树下,仰望着面前那高大的节烈牌坊,一时间竟是心绪如潮:那方沉重的雕花石柱和青石大墩,原来那虎虎生威的“节烈祠”三个斗方大字,在女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显得萎萎缩缩了。厚重的廊柱上新挂一块“山城县国民振坤女子学校”的校牌,字体遒劲而潇洒,在初升的阳光下闪耀着亲切的辉光。

  校外的墙壁上,到处张贴着欢迎家长、新生和来宾的红绿标语。透过围墙,里面几株高大的野山梨和老杏树,正值花蕊落尽、浓荫秀子时节。满树密密匝匝的绿叶,在无遮无挡的春风里不时荡起一阵恣肆而欢快的喧响。

  文菲觉得心绪难平,眼中一时热热地起来——哦,久违了!这美好宁静的校园情景、这阔别久远的校园笑声和这无拘无束生命的自由喧哗!

  这时,她看见杜先生、纯表哥和一群县署官员,正站在大门廊下迎着众位来宾和新生。

  杜先生从人丛中一眼看见了文菲。他一边笑盈盈地赶忙迎了过来,一边就把文菲向周围的师生和宾客做起了介绍:“各位,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女士就是我们孟知县亲自聘请的崔文菲老师!她是我们山城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教师!是我们山城新女性的骄傲!”

  话音刚落,就听四下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来。

  文菲何曾经过这样的场面?一时竟羞得手足无措,一张脸儿也涨得绯红。那些女学生一听说面前这位模样好看的年轻女子就是她们的女老师时,“唿啦”一下子全围了上来。这个摸摸她散着淡淡樟脑味的素花滚边的宽袖褂儿,那个拉拉她在学生时代曾穿过的黛青色长裙,再瞧瞧她一双穿着软底鞋的一双天足,崇拜、稀罕得不得了!

  其实,小时候文菲也曾被娘裹过几天脚的,可是每天都是又哭又闹踢腾得翻天覆。文菲父亲原也不是那么守旧的人,见女儿受那样的罪,心中老大不忍。对文菲娘说:“闺女真不愿裹,就不用裹了吧?看受那罪!”文菲娘反驳说:“让她可着长成一双大脚,将来恐怕连婆家也寻不下了。”父亲说:“要真因为有一双天足就寻不下婆家的话,我就养她一辈子!”文菲这才得以保全了这双天足。

  后来,当她到省城女师读书时,见学校里那些官宦人家的千金们,原来大多都是一双天足!偶尔也有裹了小脚的,往往正是来自乡下的小家碧玉们,她们在学校倒成了人们奚落和讥笑的对象。吴拔贡那会儿刚刚被派任到省学政衙门做官,为响应光绪帝女子放脚的诏告,便给吴家坪家中去了一信,告诫吴家上下女子,即日起一律都要放足。文菲正好合乎了那时吴家择媳定下的“天足,知书”两个条件。

  校园里,一棵满树绿荫的老杏树下,几个衣着不俗的客人正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玉纯低声向文菲介绍说:“那边儿那几位,都是咱山城场面上人物:那位穿紫缎子长衫、戴眼镜的瘦高个儿是县议会的冯主席;紧挨他站着的那个白胖子是商会会长;穿铜色长袍、黑马褂的、花白胡子的,就是咱们山城半碗黄豆起家的大财主郜鸿成。我听老人说,郜老爷子小时候,利用家里仅有的半碗黄豆,煮成了五香咸豆,在嵩阳书院卖给那些读书的秀才们,赚的钱,又买了两碗生黄豆,再煮了豆去卖……老郜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财。后面那个戴礼帽、拄文明棍,和你家拔贡爷说着话儿的那位,就是城南关的刘老爷,前清北洋新军的六品武官。”

上一章:第六章
下一章:第八章

在线小说阅读,武侠,玄幻,推理,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