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回 闲窥秘隐 无意得仙兵 假作痴呆 有心擒巨寇 [4]
黑摩勒道:“谁耐烦再绕谷口去和小贼们打交代、只请老前辈把崖上通路指示,留一退步,仍由前崖人材好了。”祝三立笑道:“你年纪轻轻,胆真不小。我正要到江船上去会他们。既是这样,趁时候还早,你在此歇上些时,吃点东西,中午人村好了。”
黑摩勒一想也好,三立随将现成酒食取出。老少二人吃完,三立随领黑摩勒去看崖上出路。先顺洞径往上行走,往右一拐,便到洞眼上面。黑摩勒见洞和井一样,也是长方形,洞旁好些缺裂,洞口以下却甚整齐。旁边石壁上有一大铁钉,悬住一条极长绳索,心中一动,也未言语,径随三立上走,又是十余丈方见天光。到了出口,三立首先用锁骨法将身子缩小,钻了上去。
黑摩勒随同钻出一看,那穴口也和里面洞眼相似,俱是方形,只稍微大些,隐于乱草之中,不近前决难看出。由上下望,黑洞洞的,相隔丈许便是实地。外人到此,万想不到里面尚有洞径可以藏人,端的隐秘已极。再看崖后,绝壁百丈,下临深渊,杂树稠密,草莽怒生,黑压压一片,对崖又是连蟑排云,无可攀援。料是向无人迹,方欲问讯。
三立指道:“崖左俱是藤蔓,你如想由此走,由那藤蔓倒援,先向右攀援到无藤之处,将身倒悬下去,便看见底下崖窝,那里崖势缩进,隐藏着一条道路。顺路再往左走出十来丈,用轻身功夫由荆棘之上飞行不远,便见两旁草树交掩之下,隐藏着一条山泉冲刷的干沟。沟中无草,俱是沙石,蜿蜒行至尽头,有一个三尺大山窟,乃是昔年山泉故道。由此钻出去,深才两丈,到一涧岸之下,外有藤草掩蔽。沿洞北行,到了狭处越过,又是一片乱山。虽仍崎岖峻险,我们走起来却不吃力。越过两个山坡、一座危崖,循着樵径出去,便到山口外了。这路只前段走起来艰难,但比正路差不多要近两倍。你也许用它不着,姑且备个缓急吧。我要走了。”说罢,轻轻往下一纵便到藤上,手足并用,捷逾猿猱,晃眼到底,回身向黑摩勒一扬手,嘱咐“看准”,便照所说途径,施展“渡水登萍”的轻功,由草树荆棒之上飞越过去,几个出没,便即不见。
黑摩勒望不见人影,才行回转洞内,暗忖:此老成名多年,生平所经名山胜景何计其数?这所崖洞,景物既不出奇,洞又狭小,为何恋恋于此,数年不去?就说为了一娘母女复仇之事,要潜伺花家踪迹,以他本领,来去飘忽,随时均可人庄探看。这等暗做的事,怎反把自己踪迹落在仇敌眼里?近居咫尺,对方又是能手,时腋之间决不容人盘踞,迟早寻事,一个不巧,立受挫辱,丧失多年英名。无论谁也不肯如此做法,此中必还另有深意。那洞眼他说深不可测,壁问却挂着长索,内洞深居山腹,又小又气闷,出入又极艰难,他却说每月必要住上两天。那洞眼和后洞出口虽说略有大小之分,形式差不多是一样,好似以前有人故意开通,但不应那么窄小。祝三叔何以每次来往,均在朔望两日?这些无心露出的活,均多可疑。反正时候还早,那洞眼估量自己身子还下得去。
现有长索,他走时又未禁止,何不缒到底下探看一回?许真藏得有什么宝物或是有什么奇景也未可知。
主意打定,先回到中心石室之内,细一寻视,又发现了一件形制奇特的火筒,中有机簧和引火之物,比夜行人所用火扇子灵便得多,用时只一甩,便将筒口油芯引燃发光。
柄上还有一条极细的铜链钩,匠心独运,甚是精巧。内功好的人都能干暗中视物,目力极强。祝三叔又不做贼,何须此物?那条链于更是奇怪。心疑此物和壁问长索均与那洞眼有关,随手取来揣向怀里,重又走到洞眼上面。先把火筒系在长索之上缒将下去,那索乃精麻结成,细而坚韧,长约二十丈,已然放完,还未到底。抖燃火筒一照,底下似和上口一般窄小。通体直立如井,黑洞洞的,只见火光荧荧,望不见底。又去取了两块石头打将下去一试,仿佛再深也没有多少,半晌不听动静,估量下面并无蛇兽潜伏,索长只此。想必祝三叔早下去过,为防万一,便将钢镖取出插向领间,手里再握上一只,又寻了两块石头揣向身上。
顺着洞眼援索下去一试,仗着身材瘦小,那扁狭的洞眼恰差不多大,无须再用锁骨缩身之法,便可穿将下去。只身子不能转侧,手脚不能随便抬起施展,身不能俯,要看足底,必须吸气凹腹将头略低,始能向下微觑,甚是吃力,初意下面一段总该有宽大的地方,哪知直桶般上下如一,偶然遇到一些四壁碎裂之处,可用手足攀抵歇息,地均不大,一会长索只剩了三两丈,心想:这么又深又窄又滑又溜的洞眼,下面还不知有多深?
一不小心失手滑落,果真一直到底都和上面一样,也可施展轻功,脱去鞋袜,手足并用,援着井壁而上;最怕是洞底突然宽大,离洞眼过高,纵跃不上,这一下去休想上来。祝三叔回来发觉还好,否则不闷死也饿死在内。再说,下面有无大蟒毒蛇之类潜伏,也不能十分拿定;要是睡熟在内,适才石块没有惊动,等人快到才行警觉,蹿将上来伤人,洞眼逼厌,就有钢镖在手,也是施展不开,岂非太糟之事?
想到这里,不禁有些胆怯。便把势子放缓,提气缩身,一手援索徐徐下坠,一手握了钢镖,将头微低觑定下面,加意戒备:一见索头火筒微有异状,便即往下发镖,加紧上援。这等地方如有蛇怪之类,必定厉害,不是常物。正寻思横手往下发镖不能施展全力,如何始能脱险?长索已快援到尽头,火筒的光就在脚底晃动,不敢再降,意欲脚底壁间石裂之处稍微歇息,探出下面深浅、有水无水再行下去。随把火筒扯上一照,四壁俱是滑油油的青石,无可着脚,只头上滑过之处似有缝隙颇大,洞窄尽能容身。恐火烧衣,便把火筒熄灭,往上略援便到。
那石隙就在迎面,也是一个洞眼,大小形势俱和上面所见一般无二。下时正看脚底火光,不曾留意,这时觉着身后也宽。晃燃火筒四下一看,从上到下,只这一处,四壁裂缺累累,身后也有一处同样洞眼,只是一斜向上,一斜向下,洞口正好斜对火光照处,身后这洞深只数尺,面前的洞眼却深不可测。细看之后,不禁心中一动,恍若有悟。便把双足分踏壁石裂处,仗着四外俱有空隙,先将怀中石块取出朝下打去。遥听叭的一声,相去上面并不甚深,也无别的回应。再取一石朝壁间斜口打去,再听咕噜嗜顺着壁滑下,也没多深,铮的一声,好似打在钟磬上面,声甚清越,好听已极。空洞传音,余韵悠然,半晌不绝,益发触动灵机。双手挽索一试,甚是坚韧,只不存心断它,足可寄身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