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剑器 一、 新丰炙 [2]
鲁晋正挥着手催吃食。那小店伙端着一盘新炙好的牛蹄筋送了过去,邓远公远远的用一根筷子叉了一条过去,另一手只用筷子轻轻一剖,那筷子在他手中便利如牛刀,轻松松就割切下一块来。
他闭上眼,含诸口中,细细品味了会儿,喃喃道:“不错,不错。”
然后方睁眼冲身边两人一笑:“让二位见笑了,人老了老了,却变得越馋起来。”
“不过聊可解嘲的是,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当朝的那些宰相们,不过就是凭着这一手高妙手艺,视普天下的生民如肉,加上文治儒术的香料,现世安稳的醪糟,王霸二风交用,以天下山林为炭,官吏为架,文法为缶,德政为盐,威权做火,细烤慢煎,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几样东西硬生生混成一味,随手糊弄出了这个开唐盛世来?老朽爱吃上两口,却也不算太过鄙俗。”
谢衣不由莞尔一笑。
鲁晋愣了愣,立即朗声大乐,心下不由纳罕佩服道:这老古董,倒底有些名门气慨,屁大点小事儿都能扯得出这番感慨!
鲁晋笑过后问道:“远公,您老慧眼高识,且看看这个是个什么玩艺儿,随口批注批注,也好给我和谢兄长长见识,添添酒兴。”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
那是一张薄薄的响脆的纸,风一吹来,纸就脆脆地响。纸上的字迹工整太过,仿佛是衙门小吏的笔意。
邓远公向那纸上看去,却见纸上题头有三个大字:
西州募
邓远公眯起眼,一字一字照着那纸上念道:“边庭之事,国之重务也……自高昌授首以来,西胡归心。然异种之人,多有反覆……今朝廷特置西州重镇,以备边防,专敕武德以来,天下流死亡匿之徒,往戍西州……”
他一边念,一边以指扣桌,另一只手却在空中挥洒,念毕笑道:“李世民这小儿却也有些本事。登朝不过十几载,就北平突厥,西伏吐谷浑,兼收薛延陀,南方军力可达交趾,与吐蕃结亲以成甥舅之亲,建北庭都卫之军与安西都卫之兵。如今天下版图之大,可谓数百年所未有,真可上比前汉了。”
谢衣与鲁晋顺着他的手势望去,仿佛看到了那个慢慢涨开来的大唐。
——这唐,是从五胡乱华以来日渐瘠薄的土地上,重新稼穑,重新滋长起来的。它竟渐渐漫出雄关,漫出长城,覆盖了沙碛广漠,朔风海雨,竟漫出来一片雄阔的气象来!
邓远公伸指一点:“你们说那外面都是什么?”
谢衣与鲁晋不由一愕。
邓远公笑道:“那就是李唐啊!”
“那是一幅广被天下,正在加紧密织着的锦。那锦托依巴蜀,直达吴越,越织越密,暖体之余,上面还渐渐富丽堂皇地织出花朵来……饱暖思淫欲,终究它要穷奢极丽起来的。可惜你我不在那泽被之内,所以不用光说它的好,只管去挑剔它的不好。以我看来,他们自谓织锦,却不免终将成茧。直到那茧缚生民,各自不安,各自碍手时,也终将撕破,最后终落得个褴褛遍体……不过那只怕已不是你我所能看到的了。”
他手势往左一挥,那里仿佛就是数千里外的西州。
那一片片绿州就座落在数千里荒凉沙路之中。
唐于西州开建重镇,是于平高昌国之后,也是为维护西向的一条重要商道。那商道之远,据说可直达万里之外的大秦。
——
一匹匹织锦叠花的丝绸就延着那条路铺了出去,上面溢着茶香,带着瓷器叮咚的脆响,也带着衣冠古国千年未有的气度,那是一个日渐饱涨的唐向外的流溢;而一驮驮西域的香料、玉器、珍宝、名马,和着那西凉散乐,连同着印度梵经,就从那条道上逶迤东来。
——荒凉已久的长安重将成为一个名姬宝马的都城。
李世民这“天可汗”称号可真不是虚的。
谢衣与鲁晋对看一眼,觉得邓远公说得着实不错:这门外的李唐,确是一幅无边大锦。只不过他们不在那泽被之内。他们都自视为操锦手,当年争这织机失利,于是也不屑享用那床锦被。
——可这个朝廷确实强大了。
谢衣拿眼一扫,只见连这小店的主妇头上也插了八宝簪子,耳上镶珠,头上插发的钗子都是包金的。
谢衣面色幽寒,似乎享用着这煌煌盛世外自己自处冷僻的凉意。
可鲁晋意似不服,哂然道:“确是堂皇。可普天之下,未必已尽入他李姓掌控?尽是顺民?”
邓远公微微一笑:“鲁老弟可是想听些‘盛世危言’?”
他语气里浅含谑意。
可鲁晋感觉不出,故作豪态道:“我是袖手已久了。可普天之下,岂少英豪?未必尽可为那李家驱使。”
邓远公含笑道:“英豪何尝少?不过,时也,命也,势也。不错,他们李家出身不过关陇贵族,论起天下门弟,较之山东大姓,江左名门,倒是他们资历为浅。所以当朝的无论李氏、长孙氏……都极为忌刻山东士族与江左名门,为这个,还专修《氏族志》,以贬抑其它大姓,专以当朝品第、现时富贵来甄别天下士族。”
“甚至为了这个,他们还不惜大开科举,大举引进寒族,贬抑天下大姓,以期重构朝廷基石。”
“不过依我看,这批尚未成形的寒门与他们关陇贵族之争也就为期不远了。”
说着,他似被引发起来指点天下的豪气。
“可所谓‘岗头泽底’,天下五姓。那‘岗头’卢,‘泽底’李,‘荥阳’郑,‘土门’崔,与太原王家,又何尝服气?五姓之中,不乏英豪子弟。李唐王朝的体制之争,此事必成其一。”
“再说隋末以来,天下板荡,当日大野龙蛇,不甘雌伏的犹不胜枚举。‘大野龙蛇会’这一股岔力,拼合上李姓旁枝王族的诸侯之势,亦可为动荡之源。”
“比如庐江郡王李瑗,汉王元昌,近来皆私自养士,普天下大野龙蛇,每蒙其召,优宠厚待,必成其乱,此其二也。”
“李世民雄才大略,广收异族,无论突厥可汗,还是薛延陀之属,招降之后,往往动辄十数万人,大举迁徒,或入卫京师,或保守边境。如今幽掖一带,尽多杂种之胡。以李世民之胸怀与他之魄力,有生之世尽可压服得住,可谁保得住他子孙就有他一样的魄力勇慨?此其三也。”